1佛法讲慈悲,慈悲实在讲就是爱。为什么讲慈悲不讲爱?爱是感情的,?
1 讲慈悲,慈悲实在讲就是爱。为什么讲慈悲不讲爱?爱是感情的,慈悲是理智的。换句话说,理性的爱就叫慈悲。 2 佛教给我们,对众生要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没有乐,我们帮助他得到快乐,这是“慈”;众生有苦难,我们帮助他离开苦难,这叫“悲”。 3 但是,什么是圆满的慈悲?圆满的慈悲是令一切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才圆满。众生的究竟苦是什么?轮回苦,你要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十法界苦,你得帮助他脱离十法界。 4 什么是最乐?极乐世界乐,华藏世界乐,一真法界乐。你怎么样帮助他回归到一真法界,这叫圆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谈「仁义」,耶稣讲「博爱」,佛教行「慈悲」,其意义是:宽惠正直,爱人无私为仁义;神爱世人为博爱;如果说,慈爱与同情,加之以怜悯,为慈悲的话,尚不能完全表达慈悲的真义,在此应当有进一步求得了解的必要。    依佛经的记载,慈悲二字的定义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如对人来说,拔人之苦,与人以乐,此乃对人之慈悲。按「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无量心」,而慈与悲,乃四无量心之二无量心也。然而佛教行慈悲,不仅限于人类,凡对一切众生,皆应行慈悲,这叫「大慈大悲」,智度论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谓一切众生者,乃包含「三界」之内,水陆空行,胎卵湿化,「四生」「九有」,无量无边,广说难尽。    如果我们以一种慈悲心,视天、人、鬼、畜及地狱,十方「六道」众生,如自己父母、兄弟、姊妹、子侄等亲人眷属,缘之而常想给与快乐,解除苦恼之心,此为「众生缘慈悲心」。以上多是凡夫或学佛未断的人而起的慈悲心;修学佛法的行人,既已断烦恼,入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圣位,了达一切法空,已破吾我之相,灭一异之相,所谓灭一异者,乃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圣者,怜愍六道众生因不知万法皆空,执着不舍轮回之苦,而一心欲拔此诸众生之苦,使之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这叫「法缘慈悲心」。若已达佛地,诸佛之心,是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中,知一切缘法皆不实,所见众生,无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而轮回六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佛心已无众生缘,而使一切众生自然获得拔苦得乐的利益,这叫「无缘慈悲心」。总而言之,凡学佛的人,对一切众生,不论有缘无缘,不起分别执着妄想希求之心,视彼之身,等同自己之身,常思拔苦与乐,常行拔苦与乐之行,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