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医师你好!我孩子每次来月经都很难受,不知是不是痛经,有什么好的?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及虚脱。   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痛经的偏方,其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是喝红糖姜汤,这种方法对寒性痛经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尤其适合产妇、儿童贫血和妇女月经不调时食用。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适用于小腹冷痛、量少色暗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红糖中含有麦角新碱,可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淤血的排出,具有暖宫的作用。同时红糖中还含有丰富的铁,是补血佳品。 痛经的简便疗法很多。 (1)外治法:   月经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调为糊状,等分2。取胶布2块,将胡椒粉糊置于胶布中,贴双侧涌泉穴,按摩10分钟。   经前3天内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揉摩10分钟,同时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   用艾叶50克,胡椒10克,陈皮20克,焙黄为末,加白酒少许,纱布裹,睡前放于脐下3寸处(关元穴),上压热水袋,具暖肾湿经止痛之效。   临睡前将双手心反压于双侧肾俞穴位上,立即会感到暖烘烘的,然后仰卧10余分钟,双手轻轻颤抖、揉按,达温肾调经止痛之功效。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4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适量热敷于脐部;宜用胶布固定,冷后可再炒熨敷,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本法治寒湿凝滞痛经。   鼻嗅法:取川芎、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两侧鼻腔10-20分钟,即可止痛;持续10分钟后将药取出,一般1-3次即可。   发泡法:取台麝0.3克,置脐部,上盖槐树白皮炙,脐部可起一泡,现在即愈。 食盐250克—500克、葱白250克、生姜200克(切碎),上药共烘热,装布袋中,温熨下腹部,用于寒湿凝滞的痛经。   王不留行放在香桂活血膏上贴三阴交、关元、气海,每日换1次,经前2-3天感到略有隐痛即贴;对部分患者有预防作用。 (2)食疗法:   益母膏:经前后腹痛,均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于行经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两次,早晚空腹吃。   生姜:经痛有寒性症状,如四肢发冷,面青唇白时,可用生姜加红糖煎服。 玉簪花:无论何种痛经,可用玉簪花20克,红糖25克,煮鸡蛋3枚吃,每日一次。 牡丹花根:月经不调又有痛经者,可用红牡丹花根煮甜酒糟吃,每日一次。   鳖鱼:常食鳖鱼治痛经,对散散瘀块有效。书上介绍痛经淤血的药方,用鳖很多,但进服时,须按病情配合其它药品,所以需由医生诊断处方,才能适合病情,收到功效。 (3)茶疗法:   痛经茶:由香附10克、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肉桂3克组成。凡因外受寒湿、气血不足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月经前或行经时小腹隐痛、时感胀满,或时感小腹阴冷,待热则舒者,可取上药研碎成末,以沸水冲泡代茶,每日2剂,连服3-5天。本茶方温经、理气、止痛作用较强。   调经茶:由当归60克,川芎10克,益母草45克组成。凡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而不畅者,可取上药研碎后,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煎煮,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5天。本茶方补血、调经、止痛作用强。   活血茶: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5克组成。凡月经量少,小腹胀痛,经色紫暗有块者,可先将红花、檀香研碎后与绿茶稍加煎煮,加入赤砂糖后饮服,每日1-2剂,连服3-5天,全方性味偏于甘温,具有显显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   月季花茶:由月季花10克、红茶1.5克,赤砂糖25克组成。凡月经前1-2日或经期微有小腹胀满隐痛,经量较少者,可在月经来潮前3-4天取本茶剂,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连续服用1周左右,往往可收到理想的疗效。   备附9克,乌药9克,元胡9克,肉桂3克,细辛3克,共研粗末,水泡代茶饮。用于寒湿凝滞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