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和玄武岩是一种导弹吗?听说花岗岩的中段制导是靠卫星的,俄罗
听说岗岩的中段制导是靠卫星的,俄罗斯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吗?
岗岩和玄武岩不是一种导弹 SS-N-19“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由苏联切罗米设计局在七十年代研制,以主动雷达+红外定位制导,2.5马赫掠海巡航,可以携带核战斗部或常规战斗部。   “花岗岩”作战时有数套发射方案,典型的一种是:数枚间隔发射,一枚引领弹在高轨道飞行以便更好地捕获目标,其余导弹在低轨道隐蔽跟随,在整个巡航过程里,参战导弹共享射击诸元,这些导弹会不断自行修正飞行轨道。如果引领弹被摧毁,跟随弹马上跟进成为引领弹,直至攻击完成。这种接力式攻击虽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但前苏联在打靶试验时还从未有过失败。为摆脱各种电子干扰,舰船在发射“花岗岩”后干脆不再对其实行控制,而是让其自身系统独立工作(有说法是用海洋监视卫星或者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前苏联的各种试验表明,在550公里甚至更大范围内,不论有何人为和自然干扰,“花岗岩”基本是指哪打哪。   SS-N-19的常规战斗部是以命中一发能够使一艘大型舰艇丧失战斗力配置装药量的。以这样大的飞行速度(接近一般加农炮弹),使用半穿甲机制(穿过舰体,延时在内部爆炸)的战斗部,对于现代没有装甲防护的航母和巡洋舰来说完全是致命的,即使仅仅是撞击力就可能造成丧失战斗力。现代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如美国的“标准-宙斯盾”,对掠海飞行导弹(即便不是超音速导弹)的防御范围要受到制导雷达作用范围的限制,由于地球曲率和海面杂波的原因,难以超过几十公里的数量级。我们来算一笔帐——假设来袭导弹速度为2.5M,1200(音速)×2.5=3km/s。假设拦截距离为90km,那么留给防御系统的拦截时间仅为30秒,防空导弹还有一个飞行速度的问题,能够进行几次成功拦截?更可怕的计算如下:再假设反舰导弹从500km处发射,飞行全程均速为1.8马赫,那么1200×1.8=2.16km/s,500/2.16=231秒,从发射到导弹落下来不到4分钟!即使我们假设战况并非偷袭,美军的预警机可以在导弹一发射就加以跟踪并通知航母编队,既便战斗系统反应再快,操作人员究竟不是机器。一系列必要的程序过后,到拦截命令下达,也许航母已经被击中了。更不要说如果遭到了偷袭,仅靠舰艇的远程警戒雷达发现目标,那,几乎是白白挨打   SS-N-19唯一的缺点就是个头太大了,限制了装备范围和生存能力。 “沙箱”(SS-N-12)导弹是苏联第二代远程舰射和潜射飞航式反舰导弹,其打击对象是水面各种舰船。该弹1973年研制成功,1976年开始装备苏联海军,现役。至1983年止,苏联海军装备了88枚。 SS-N-12是SS-N-3“沙道克”导弹的后继型。与SS-N-3导弹相比,增大了射程、提高了速度、改进了制导系统,尤其是提高了掠海飞行的性能。缺点是体积庞大,发射重量高达4.8吨、全长11.7米、弹径880毫米、翼展2.6米。 SS-N-12被北约组织称为“沙箱”(Sandbox)导弹,苏联和俄罗斯的代号是P-500“玄武岩”(Bazalt)导弹,军用编号4M-80,这是一种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声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高达550千米,极速1.7马赫,可装备350kT当量核战斗部或是1000千克高爆战斗部,威力远超过美军舰载的“捕鲸叉”或“战斧”巡航导弹,是攻击美国航母的利器,只要1枚就足以重创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SS-N-12不是掠海攻击的反舰导弹,导弹发射后会先爬升到巡航高度,最大巡航高度约13 500米,导弹采用与SS-N-19类似的惯性/指令修正与主动雷达末制导,制导系统获取目标后,在距离目标约90千米处下降至300米以下低空飞行,最后以小角度俯冲攻击目标。 图为SS-N-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