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界主要有哪几个政治派别?
【统治阶级分裂为蓝绿两大政治派别】   台湾统治阶级的分裂,从蒋经国去世后就已经开始,最初表现为国民党 主流、非主流之争,经过种种分化组合,演变成现在的蓝绿之争。统治阶级 这两大派的分野,在过去表面上还呈现为‘改革’与‘保守’之分,不过到 了今日,它们间最基本的歧异在于对中国与两岸关系的态度。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蓝绿两派毫无疑 问都是反共的,作为在台湾岛上称王称霸的统治者,它们也不可能支持两岸 立刻的统一,即使在蓝营中的倾统派,‘统一’最多也只是遥远的未来。不过 面对中国走向资本主义所开放出来的庞大市场和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蓝 营抱持着正面且‘务实’的态度,认为应该积极的西进,作为解决台湾资本 主义困境的药方,并为资产阶级谋求更大的利润。所以蓝营相应在政治上就 反对采取激进的台独立场,在‘维持现状’的名义下保持实质的独立,而‘中 华民国’也就成了一面尚称堪用的旗帜,成为它们积极捍卫的对象。   而另一大派—绿营,则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磁吸效应’,可能使台湾 先在经济上、后在政治上逐渐依附中国,持着高度拒斥的态度,对于两岸政 治经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基本持反对或拖延的立场。绿营内部在台独问题上 有渐进稳健和基本教义的不同倾向,不过‘本土’、‘台湾主体性’是它们共 同的旗帜,也是打击蓝营的重要法宝。它们往往一方面在外部设定中国为敌 国,在过去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基础上不断激化仇中意识,一方面在内部以‘爱 台湾’(其实是支持台独、仇中)为标准,将异己者打成‘中共同路人’。绿 营在此次总统大选中以‘坚持改革、相信台湾’为选举主口号,抛出‘公投’ 和‘制宪’两大议题,就是要用这种具有‘民族’(台独)与‘民主’双重意 涵的诉求来吸引选票。 【蓝绿间不只有对立,也有共识】   两大派间虽然看似立场对立、斗争激烈,不过它们也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其核心是要保卫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及与之相关联的整套政治经济社会制 度。它们同是当前各国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型态—新自由主义的信奉者,对于 自由化、私有化、减免财团富人税收、经济发展优先于生态保护、逐步瓦解 原就脆弱的劳动保障体系等政策都是基本一致的。在两岸问题上都反对立即 的统一,两大阵营的主流其实在利用‘中华民国’这个招牌以维持实质独立 上也有相当共识。在外交上,都不会跳脱依附美国、抗衡中国的格局,在反 恐等问题上势必都追随美国脚步,也都要支持花大把银子向美国军购(注1)。   资产阶级这两大政治派别的特性,决定它们不可能解决台湾面临的重大 课题:透过两岸劳动人民的相互理解、支援,达成两岸各自内部的政治社会 改革,并促成两岸的和解;消除金权政治,让劳苦大众能真正掌握政治经济 的决定权;消除阶级压迫和性别、种族等各方面的社会不平等;保护自然环 境,实现生态平衡等。   蓝绿两派的共性,使我们无法期待它们能推动真正有利于劳苦大众的政 治社会改造,两派的对立,不但使得政局动荡不安,政治风气大坏,更使得 许多社会改革的议题被忽视、被掩盖。台湾现在需要的不是确保民进党的长 期执政地位,或是泛蓝阵营强大茁壮以监督制衡民进党政府,而是建立一个 真正的反对派,来逐步推动彻底的政治社会改造。 【缺少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反对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包括蓝、白领)掌握了生产这个关键性 的位置,有能力瘫痪旧秩序的运行,有办法致统治阶级的死命。如果工人阶 级在政治上能形成一个坚决、有力的反对派,再以政纲和行动争取其他被压 迫群体的支持,不但能有力地挑战资产阶级党派的地位,更能成为彻底改造 社会的主力军。问题是,台湾的工人阶级仅在社会经济意义上客观的存在着, 不但长期在政治领域中缺席,现在更出现相当程度的分裂。   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省籍与族群(福佬、客家、‘外省’、原住民等)隔 阂,原本就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团结,蓝绿两阵营又长期操弄族群议题,似乎 使得裂痕更为加深。真正在现实政治社会斗争中,认清蓝绿都是资产阶级党 派,都是老板豢养的政治打手,不值得为它们斗的你死我活的工人实在居少 数。多数的群众因为统独立场、省籍、历史情感、家庭背景等因素而选择支 持或蓝或绿,甚至为这些替压迫者服务的政治打手冲锋陷阵,反而向自己的 阶级姊妹兄弟大动干戈。总之,工人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几乎无法从‘工人’ 这个位置来认识现实、选择立场。   这是台湾当前政局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客观上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反对 派,能够把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群众凝聚起来,反对蓝绿两大派替财团利 益服务的政经路线,对抗各种民族主义和福佬沙文主义的意识型态。但主观 上,从台湾工人阶级的意识水平来看,短期内根本无法出现这样一股政治力 量。这也决定了左翼的任务就是要推动工人(及其它社运)的‘政治化’。 【社会地思考,政治地行动】   这里说的‘政治化’,不是过去新潮流系那种让社运成为民进党尾巴、工 人成为民进党苦力的‘社运政治化’(注2),也不是仅在现有体制下进行某些 政治制度的改进。而是要‘社会地思考,政治地行动’,也就是要从被压迫、 被剥削群众的立场,介入当前各个重大的政治议题,揭露现行体制和蓝绿的 各种政治主张的本质,鲜明地提出劳动人民自己的主张。我们不仅要在工作 场所对抗资产阶级,更要在国家、政府等政治领域与之对抗。这样的政治斗 争,也不是为了促使某个党派或政客上台,而是要长期奋斗,直至社会权力 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把政治和经济的权力从官商垄断中交还人民,实现彻底 民主自治为止。   所以,我们不但要努力发动群众,坚决地捍卫与促进各种切身的权益(工 资、福利、工作权等),也需要在两岸关系、族群、金权政治、宪政改造、国 会改革、公民投票等议题上,揭穿蓝绿的‘假改革’,暴露它们的阶级属性, 提出自己的主张。透过这两种斗争(经济和政治)的结合,我们才有可能逐 步建立一个真正‘自主’的,也就是独立于资产阶级其及党派之外(在思想、 政治和组织上)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