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与重庆的气候差别成都和重庆相距不过300多公里,为什么重庆是
成都和相距不过300多公里,为什么重庆是个著名的火炉,而成都则夏天凉爽呢?
  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   重庆冬季偏暖,少霜雪,多云雾,日照少。最冷月平均气温4-8℃,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高约1-5℃,冬暖明显。由于冬暖整个重庆市都是四季长绿,地势较高的缙云山、四面山常绿阔叶也终年苍翠欲滴,生机盎然。冬季的日照时数在全国日照分布图上处于最少地区,1月日照时数仅30-50小时,不到可照时数的15%,重庆市的霜日在我国同纬度地区是最少的,年平均霜日1-5天,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8-10天,城口最长达25天,全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雪日更少,除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平均雪日可达5-15天外,其余地区全年平均只有1天。冬季多云雾是重庆市的一大特点,12月(或1月)的阴天平均达20-23天,雾日多达3-7天,因此有“雾重庆”之称。   春季进入春旱,气温起伏大,寒潮多,风雹较频繁。重庆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约早一个月。随着气温回升,暖空气活跃,当冷空气南下时易形成寒潮,3、4月的寒潮(72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频率分别占全年的20.8%和27.5%,春季是寒潮最多的季节,气温起伏大,降温强度也强。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引起强寒潮,还可以造成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空气,春季(3-5月)大风日数仅次于7、8月,占全年的30%左右,冰雹日数70%集中在3、4、5月。重庆市春季平均气温12-22℃,气候宜人,百花盛开,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夏季炎热光照强,降水不匀多伏旱。重庆夏季以“火炉”著称,极端最高气温38-4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2、43℃,彭水曾经在1971年7月27日出现43.3℃的全市极端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是炎热的标志之一,全市沿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两岸海拔较低地区的高温日数平均为30-40天,反映出重庆炎热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盛夏7、8月是全年光照最强的季节,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40%左右,日照百分率达到50%。夏季又是暴雨等强降水时间最集中的季节,6、7、8月暴雨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60%-70%,且多集中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和8月下旬,常常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引起大量水土流失,危岩、房屋垮塌。夏季由于气温高、日照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又形成了10年8旱的伏旱气候,其中又有3-4年重旱或严重旱年,最长旱期达70多天。但从农业气候的角度看,6、7、8月光、热、水匹配同步,气候条件优越,使重庆成为天府粮仓之一。   重庆秋凉早,阴雨重,光照少。进入9月,常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势,9月上旬与中旬的平均气温相差3.5℃之多,夏季很快向秋季转换,连阴雨特真日显突出。9、10月的月平均雨日多达14-18天,而日照时数只有8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尽管如此,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常有一段多晴天的时段,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有“小阳春”之称。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度,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度,最冷月出现在1月, 月平均气温为5.6度;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常年大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5月底到6月初和9月中旬左右, 全市1960-2001年区域性洪涝总次数为44次,常年出现区域性洪涝为1次.年总日照时数为1148.9小时;最多风向为静风,风向频率为39%,次多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为14%。稳定通过10度的初终日期为3月中旬到下旬初, 稳定通过20度的初终日期为5月下旬,金堂最早,在五月中旬,都江堰最迟,在6月下旬初.常年雾日多达两月以上,秋冬季为高发期,11—12月的雾日多达一月以上.春旱出现频率为59%,出现严重春旱年份的频率为32%,一般年份的频率为27%.夏旱出现频率为63%,出现严重夏旱年份的频率为39%,一般夏旱年份的频率为24%.常年雷暴日数为34天,初日在4月13日,终日在9月27日.常年冰雹日数为0.1天. 二、各季的主要气候特点: 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连续的多雾天气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冬干、寡照比较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或”倒春寒”,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或造成烂种烂秧。 初夏:温度适中,日较差较大,对小春作物成熟收割有利,但往往出现的夏旱易造成丘陵和尾水地区大春栽插用水紧张。初夏的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有时出现的较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给小春收割、大春栽插、水稻分蘖等带来不利影响。 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的气候是大春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但频繁出现的强降水天气易造成涝灾。同时,高温高湿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长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