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古代发展性能加之一切,谢谢
性能加之一切,谢谢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于14世纪出现并应用于战争中。16世界时,人们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18世纪,欧洲的加农炮身长一般为口径的22~26倍。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具有加农炮弹道特性的专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80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到迅速发展。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达30千米。50年代,加农炮发展到炮身为口径的40~61倍,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千米。60年代,一些新型加农炮最大射程达35千米。60年代以后,加农炮不再受到各国重视,只有苏联研制出几各新型号,但性能没有太大发展和提高。70年代,有些国家新型研制的榴弹炮也具有了弹道低伸的性质,并用来更换原装备的加农炮。如美国为了减少火焰民口径系列,将60年代装备的M107式175毫米加农炮全部改装成203毫米自行加榴炮。 加农炮按口径分:70毫米以下的为小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的为中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为大口径加农炮。按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的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 加农炮射程较其它类型火炮都远,特别适合于国际距离攻击纵深目标、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的目标轰击。 加农榴弹炮即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特性的火炮。用大号装药和小射角射击,其弹道低伸,接近加农炮的性能,可完成加农炮的射击任务;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其弹道弯曲,接近榴弹炮的性能,可完成榴弹炮的射击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构有堑壕体系的筑垒地防御战的发展,交战各国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要求,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和制造反加农炮和榴弹炮合为一体的加农榴弹炮。加榴炮最早于1915年在德国进行试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他国家军队中出现。1937年,苏联研制成M1 –20式152毫米加榴炮,炮身长为口径的32.3倍,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7230米,装药号数多达13个,战斗全重7128千克。由于加榴炮具有平射和曲射两种性能,其战术适应性明显优于其他火炮。因此,自从它产生后,受到了各国军队的重视,成为炮兵部队的重要装备。 加农炮原文由拉丁文Canna的音译而来,原文即管子的意思,英文叫Cannon(也是音译),也是“空心圆筒”的意思。 在火药的发明之后,加农炮的发展引起了攻城战的重大变革。加农炮是由一位德国僧侣于公元第14世纪发明的,早期的加农炮利用火药发射石块或铁球。加农炮迫使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要重新设计,因为围绕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墙很容易被直接射击的方式破坏。这就是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命运,一千多年以来它们已对抗过无数次的攻城战。加农炮很快地在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拿破仑时代,法国士兵对加农炮的保养最好,因此常常能在战斗中占得先机。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   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   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