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是中国的特色吗?
假日是中国的特色吗?
这不是中国的特色,而是经济发展到某种阶段后的产物 假日经济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它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通过对公众假期的利用、协调、引导、服务与消费等,影响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活动,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假日经济浪潮。从国外情况看,当人均年收入达到 500至 800美元时,便进入了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时期。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已达 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经超过 1000美元,无疑会引爆以旅游为主要消费方式的假日经济。其实,在国外,“假日经济”早已成为商家赢利的重点,有资料显示:传统玩具商在圣诞节前后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总额半数以上。而随着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一些在线销售商甚至已经提出“假日季节不赚钱就只有解散”的口号。据报道,根据对美国400家零售商站调查统计的结果,在前不久的圣诞节和新年期间,美国网上零售商的访问量与1999年相比,猛增了30.3%。在线零售商每周的访问量平均达到了3420万人。而在圣诞节结束后的第一周,在线零售商的访问量与节日期间相比,下跌了15.2%,大约是平均每天2900万人到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要高出27% 在中国,假日经济还需要一个认知、适当调控到充分利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