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属于那个集团军~~编制是怎么样
★南京军区★ 南京军区下辖3个集团军(1、12、31集团军),3个武警机动师(武警2师、93师、181师),总兵力愈32万。南京军区防区为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六省。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南京军区陆军的作战任务就相应简单得多了,主要就是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了。以前中国并不重视登陆作战,台独闹得凶了,才开始重视,其重点任务就是岛屿登陆,包括水面登陆和空降登陆。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作战区域显然也不在大陆,主要将使台湾和琉球群岛。个人感觉,台海不肯能发生战争,对台仅仅是遏制,未来真正可能的是在硫球群岛的争夺战(原因放在后面的《中国整体国防战略》中展开)。   作战方式和武器配置:由作战任务和作战区域决定,南京军区的作战方式肯定就是登陆战,有大型登陆舰和大型运输舰组成,主要任务就是在空军和海军的掩护下完成登陆作战,控制岛屿。因此也可以看到,南京军区配备的空军对空对海的作战能力是相当强的,部署在芜湖的Su27和部署在杭州的飞豹就是为了确保登陆作战成功的有效性。同时,东海舰队的战力也为南京军区陆军的登陆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因此,除了空军和东海舰队外,南京军区陆军的主要装备就是水陆坦克、伞兵车和空降坦克等。因此,对外作战的先头部队肯定是南京军区的陆军,其他军区除了广州军区能在台南形成策应外,其他军区的陆军用处不大。 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中国陆军第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由贺龙(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南昌起义总指挥,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创建的工农红军第2 军团。创建过湘鄂西苏区,参加了2万5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卢冬生,后为张宗逊(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军委副总参谋长,总参副总长兼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政委李井泉(建国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创建了晋绥边区。解放战争中,编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张宗逊,贺炳炎(1955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先后任司令,廖汉生将军(建国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任政委。 1949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了保卫陕北,解放青海等战斗。60年代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70年代末起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将军在战争年代一直任该军第1师的前身358旅政委。 50年代初与陆军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军长为黄新廷将军(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司令,军委装甲兵司令)。整编后该军入朝参战,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撤军。现任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80年代初期任该军军长。 现为解放军陆军七个甲类军之一。在解放军的七个甲类集团军中,第1军是硕果仅存的原一野的部队。第1军现属下第1、3、7三个师和军属高炮旅、电子对抗部队等技术兵种。第1师是重装机械化部队,现在高炮旅正在改组为负责前沿防空的高炮导弹旅。该军还拥有解放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现该军属南京军区,负责长江以南浙东沿海一带防区,是离台海前沿最近的快速反应部队。该军可能被用来进攻台湾北翼。 中国陆军第12集团军 第12 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现驻江苏徐州。现在12集团下有装备85III型主战坦克第2坦克师,第36师是九十年代初改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随着解放军战略中心的南移,军属的电子对抗分队、防空高炮导弹旅等技术兵种接近组建完成。武器装备虽还比不上甲类军,但也已升了一个档次,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台海战争中,该军担当的角色值得关注,比之第1军、第42军等一线部队,第12军的地理位置处于攻台的第二梯次。 中国陆军第3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在济南战役中,该纵第37师109团(现第91师271团前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解放以后一直驻守福建前线,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八二三炮轰金门”等战斗。 第31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驻位于厦门附近的同安县,第31集团军原辖有第91、92、93三个步兵师。1997年驻莆田的第93师改制成武警,而第29军撤销后,主力第86师则编入第31军。所以该军现在仍有三个满装师,这在乙类简编集团军中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