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新加坡的英语程度和中国比起来,差别大吗?
新加坡共有四种语言做通用语,但是我今天才听说英语是新加坡的国语。好像是马来文。 一般说来,新加坡人英语很好,上班时通用。基本不懂汉语的普通话,但是有许多人懂汉语方言。某些专门学汉语的普通话的人除外。 中国的汉语很好,基本上有许多人能懂普通话,但是,基本不懂英语。某些学英语的人和在外企工作的人除外。 所以这儿每年都有中学生去新加坡读高中和升大学,但是如果回国就什么也考不取。不知道那个人,特别是真相,能够举个考上中国大学的例子。是何人,在何年? 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12月1日发表的《2000新加坡人口普查》报告中的《识字率与语言》部分①,证实了人们预料中的社会语言趋势:   一、英语已经成为新加坡居民人口②的通用语。在15岁及以上的居民中,英文识字率从1990年的63%增加到2000年的71%。十年之间增加了八个百分点。   二、英语与华语③已经成为更多新加坡居民的家庭用语。儿童与少年在家里(尤其是华人和印度人的家庭)使用英语的增幅特别显著;5至14岁的儿童与少年,十人中有四人在家里最常用英语交谈。   这反映了政府贯彻的双语政策和受官方鼓励与支持的“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常年运动的成功。原本相当复杂的新加坡社会语言状况,已经逐渐朝向统合的方向演变。 通晓双语人数增加   随着教育的日益普及,1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的识字率④,从1990年的89%增加到2000年的93%,其中通晓双语或更多语文者从45%增加到56%。   通晓英文和华文的华人从1990年的38%增加到2000年的48%,而只谙华文者的比率则从41%降为32%,这说明单语的华人逐年减少。马来人掌握英文和母语人数的比率是77%,比华人的48%高。。   只谙华文者的人数虽然逐年减少,不过在双语教育下,兼晓华文的华人则缓慢增加,从1990年的62%增加到2000年的65%。   此外,华人和马来人谙母语的人数仍然比通晓英文的高。在2000年,华人识字人口中,有82%谙华文,68%谙英文。马来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97%谙马来文,80%谙英文。这除了双语教育的收效外,或许也包括近年来新加坡定居的单语移民。 母语与方言仍是家庭主要用语   尽管英文是新加坡的行政、商业语文以及学校的主要教学媒介语,也是儿童与少年在家里最常用的语言,调查报告发现,总体来说,母语与方言仍然是新加坡各主要种族最常用的家庭语言。   在2000年,76%华人在家里说华语或方言,92%马来人说马来语以及43%印度人说淡米尔语。   普查报告证实华语已经逐渐取代方言成为华族的家庭用语,从1990年的30%增加到2000年的45%,而说方言者则从50%降为31%。这个趋势必将持续下去。   但是,说英语的各种族家庭数目也在急起直追。最常说英语的华族家庭从1990年的19%增加到2000年的24%;马来家庭从6%增加到8%;印度族家庭则从32%增加到36%。看来多数印度族家庭最常用英语交谈。 家庭用语与年龄差别   在华族人口中,英语显然已经成为儿童与少年人最常用的语言。比较上说,他们在家里常说英语的次数比青年人和成年人多。   在2000年,有36%介于5至14岁的儿童与少年在家里说英语,但只有22%15至24岁的青年和25%25至54岁的成年人在家里说英语。   人口普查报告指出,华语是大多数55岁以下华族的主要家庭用语。55岁以上者大多数仍然较常讲方言。马来人与印度人的家庭用语情况也大致类似。 高教育者和较富裕者大都讲英语   总的来说,受越高教育者越倾向于讲英语。2000年,在大学毕业生之中,47%华族、38%马来族和43%印度族居民在家里最常讲英语。各族非大学毕业生则多数讲华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   另一方面,住在私人公寓和房子的家庭也较多以英语作为家庭用语,这说明了语言习惯跟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 我的观察   《2000新加坡人口普查》肯定了双语教育和常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的成果,但是它没有调查各族子弟阅读和书写母语书面语的能力。   以华族子弟来说,一些机构近期的调查显示,他们阅读与书写华文的能力和兴趣大不如前,学校的华文老师也都有同感。这是令许多关心华文前景者感到忧虑的趋势。   年轻人通晓双语,但对母语的掌握,大多数人仅限于口语。比如,《海峡时报》1999年6月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学习华文“容易”或“很容易”。每十名受访的学生中,就有六名说他们在学校和家里多半讲华语。(这跟《2000新加坡人口普查》的 结论相同)。   可是,新闻及艺术部于同时期进行的一项调查则发现,虽然有更多的华族学生对华语感到自在,同时也观看电视华语新闻和时事节目,但是他们阅读华文报纸的时间却很少;尤其是对那些在家里主要讲英语的学生来说,情况更是如此。   教育部长张志贤认为,年轻人不喜欢阅读华文报纸的趋势,是因为他们通晓双语,觉得阅读英文报纸更为容易。除了报纸,他们还有很多选择,包括互联网、电视、电缆电视、电台和杂志等。⑤   我觉得更直接的原因是,学生阅读与书写华文的能力不足,自然觉得阅读英文报纸“更为容易”。《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新明日报》这几年来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吸引年轻读者,可是事倍功半,年轻读者群都出现下降趋势:30岁以下的读者从1989年的35%降为2000年初的20%,就是一个例子。   兼晓华文的人数虽然稍微增加,但真正能掌握华文读与写能力者究竟增加了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鉴于英语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主导语言,而各种族的母语只是单科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双语”者其实对讲、听和写英语较熟练,母语的程度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的水平不高。   他们是语言学上的“被动双语人”(receptive bilingual),只能够接受第二语言的信息,仅限于听和说,书写与阅读能力有限。   吴作栋总理说新加坡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把国家发展成第一世界经济体,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美好家园”。他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一个关键的策略是提高新加坡人民的英语水平。   他说,因为英语是工商和科技的用语,“是我们同世界各地沟通的工具。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不讲英语,而我们能掌握英语,那我们就占了上风。”⑥   李光耀内阁资政也指出:“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我们。”⑦   以政府这么强调英文的重要性,以及英文能给新加坡以及个人带来实际经济效益观点看,英文的主导地位和广泛应用必然日益加强。 结论   《2000新加坡人口普查》反映对母语的发展不利的两个现象:   一、年龄越轻,说英语的比率越高。以这个趋势看来,再过些日子,英语势必成为新加坡人的主要用语。因此《联合早报》的社论认为:“从这样的角度看来,我们不能不为10年以后对新加坡家庭语言进行的普查所可能得到的资料与结论担忧。到时候,华语会不会成为基本上只是年长华人的惯用语言呢?”⑧其实,普查报告已经很清楚地指出了这个趋向了。   二、受教育越高者和社会/经济地位越优越者,大都倾向于说英语。这种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与语言选择的密切关系,将使母语的地位受严峻挑战,可能使母语沦为较不成功人士、受教育不高人士的语言。   政府领袖不断地强调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和激发年轻华族新加坡人,不只是讲华语,也要阅读华文⑨,那么如何提高华族年轻人的华文水平是个迫切的问题。否则,新加坡华人将无法从影响力日增的华文互联网获益,无法跟全世界华文互联网用户沟通,更无法跟快速起飞的经济大国——中国——的人民建立直接的合作联系,那将是新加坡华人的莫大损失。 注释 ①本文资料取自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12月1日发表的《2000新加坡人口普查——识字率与语言。预先发布的数据第3部分》(Singapo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Literacy and Language. Advance Data Release No.3)。 ②普查对象:新加坡居民与永久居民(合称“居民人口”)和拥有有效准证、在本地居住超过一年的非居民也接受普查。 ③在新加坡,华语是指口语,华文是书面语。 ④识字率:指一个人有阅读并理解某种语文报纸的能力。 ⑤张志贤准将在1999年9月3日主持讲华语运动开幕仪式上的致词里提到这点。见《联合早报》9月4日报道。 ⑥《联合早报》1999年8月29日报道吴作栋总理28日在马林百列选区国庆晚宴上致词时发表此言论。 ⑦《联合早报》1999年8月16日报道李光耀内阁资政15日在丹戎巴葛选区的国庆晚宴上致词时,呼吁新加坡人讲标准英语。 ⑧《联合早报》2000年12月4日社论。 ⑨李显龙副总理于2000年1月15日为小学生华文周报《大拇指》主持发行仪式致词时,强调华人子弟除了能讲华语,也应该能读和写华文。见《联合早报》2000年1月1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