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
中国(佛教,还是道教,或是传统的民间信仰)和西方宗教(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中国宗教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西方宗教则具有显著的神本主义特征。首先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其最终目的是人的幸福而不是神的尊严。神更多的是人祈求幸福和平安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保佑者,而不是人的生活的中心和根本目的;基督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唯一真神,至高无上,是世界之根本,一切都是从上帝出发的,也都是以上帝为最终目的的。 其次,关于人的本性,中国宗教基本上对人性持肯定的看法。佛教认为人有佛性,道教认为人有道心。基督教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的看法,认为人有原罪和罪性,人的各种违背神意、使人堕落的欲望,特别是人的贪欲,所以需要禁欲。关于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基督教认为,与神相比,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低贱的。中国宗教则基本上是肯定人在宇宙间的较高的地位的。 在中国宗教中,人与神之间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佛教中,人为现实人生的苦难向佛,佛则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心解救人的苦难,保佑人平安与幸福。道教中人通过信仰神仙获得它们的保佑,达到平安、健康、长生不死的目的。天地崇拜和鬼神崇拜认为,天地鬼神主宰人事、赏善罚恶,人应当敬畏鬼神,按时祭祀天地鬼神,积德行善,以求天地鬼神的佑助。在基督教中,神人之间是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神是人全部生活的中心,人类生活的主宰者,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人一无所有,人信仰神,是神意的服从者,所能做的只是祈求和服从。基督教重神人关系,认为神人关系高于人伦关系,爱神是第一位的,爱上帝的心应过于爱人的心,爱人如己。中国宗教更重人伦关系,都没有主张爱神应当过于爱人,相反,却都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把儒家的忠孝道德作为宗教道德的基本内容,甚至认为爱人高于爱神。 中国宗教非常强调人自身的努力,认为人自身的努力是人解脱的根本前提,神的救助只是人解脱的辅助力量。中国佛教的大多数宗派认为只要诚信佛教,修习佛法,破除愚妄和贪执,就能成佛。道教认为依赖于人的自我修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神秘境界。基督教认为,人的得救本乎上帝的恩典,没有神的恩典,人单单凭藉自身的努力是无法摆脱他的罪进入天堂的。相反,只要神愿意,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能得到神的赦免,进入天堂。 第二,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宗教基本上肯定人生的价值,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注重实际;基督教对今世生活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追求彼岸的幸福,对于现世的快乐和幸福,认为应当节制,甚至禁止,强调对于现世苦难的忍受、顺从。 第三,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本上是多神教,各派宗教的协调共处;基督教则具有强烈的独断性、排他性,是典型的一神教,只崇拜一个神灵,强调唯我独尊,唯我为真,除了基督教,其它任何宗教都是假宗教、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