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与4大天皇是一个概念么?四大金刚就是4大天王?还有八大金
四大金刚就是4大天王?还有八大金刚、八大天王都是甚么涵义?【还有,魔家4天王是道家弟子、在西游记如来佛祖身边八大金刚是否包括他们四兄弟?如果是的话,四大金刚为何从佛转道?】
四大天王就生在古印度著名的须弥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山高三百三 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瑶。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护一方世界,说须弥山四面;东 胜神洲、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大天王守护 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据记载: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辅助管理所属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者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 备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名称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 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 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4.北方多闻天王, 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 ,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 神,又各施财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 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 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 毋忝新纶。',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护法神,就成中国式的护法神了。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 顺也。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 可畏。 八大金刚 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 天: 梵语deva,包括三界的诸天(可参见“诸天”条)。 龙: 中国古代把“龙”列为“四灵”之一,印度人称“龙”为Naga(那伽),形态与中国土生的“龙”略有区别,似是摩竭鱼(鲸鱼)与中国龙的混合物,佛经上称“龙力不可思议”,并有不少龙王护法和故事。如释迦太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灌顶。 乾闼婆: 意为“寻香”,吸香气为食,从属于天帝释,能凌空作乐。 阿修罗: 意译为“非天”,身大好斗。 迦楼罗: 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 紧那罗: 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 摩睺罗伽: 大蟒神,人身蛇首,乐神。《卢至长者因缘经》谓:“尔时四众,天龙八部,四众围绕,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 金刚者,就是手执金刚杵护持佛法之天神,因以为名。   《楞伽经》中说:“金刚力士,常随侍卫。”汉传佛教密宗中有八大金刚。《金刚经》中有关于八大金刚的记载。清代周克复的《金刚经持验记》中,载有明清时代寺院僧人常用的“念经仪式”咒言,其中有“请八金刚: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奉请紫贤金刚,奉请大神金刚”。   这是越南近年推出的一套八枚佛教邮票,包括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四大金刚 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和“六欲天”。 欲界:人类社会,地狱,饿鬼;六欲天:超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 六欲分为六重,第一重便为“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各护天下。四大天王为: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 2)南方广目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宝塔,右手执三叉乾,脚踏三夜叉鬼 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中国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 1) 持国天王魔礼寿:穿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2)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3)广国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4)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八大菩萨 1、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面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淮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像是坦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金刚手,即金刚萨多,又称秘密主,上面已作介绍,略。 5、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