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对学生来说公平吗?
没办法啦,学校要收钱嘛。不过它勉强还是有好处的: 1.激励学生想到钱而努力。 2.为成绩不好的同学提供机会,只要有钱啦。 我今年的,5555~刚得到录取消息没多久,学校就打电话来要钱啦。妈妈说每个学校都会抢钱的。看妈妈在银行里数那么厚一叠钱,心疼呀!555~3万哩~而且现在,妈妈老拿那3万压我,真烦~哎~没办法,谁叫成绩不好呢~5~ 哎~这个社会,在好多地方,钱就是标准啊~ 哎噢~我也不知道,可能公平可能不公平吧@_@不过大多数人认为不公平! --------------------------------------------------- 找了一些资料哈: (1)宁夏一13岁少女自杀 10万择校费逼死小学生 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 (具体内容请见: (2)“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高不可攀的价码使普通老百姓勒紧裤带去买纳税人共有的公共教育资源,是让公众重复付费。受益者拿到了这笔巨额资金,如何花销却没有向公众作出交待。教育部门豪华办公楼日益增多、坐车日渐高档,而一些地方教育一跃成为暴利行业,择校费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正因如此,重庆市一些政协委员直指择校费制度“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 择校费制度与自古就倡导的“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全然背道而弛,是认钱不认人,是因钱施教,极大地损害了教育的公平。言论家李方先生有言:“社会上应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教育公平乃是最根本的公平。其他领域的不公,或能伤害人于一时;教育领域的不公,却伤害人一世。”只因为穷交不起本就不合理的择校费,一些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样分数甚至更低分数的“富孩子”站在“起跑线”前面,这不只是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丧失了获得成功的潜在机遇,更伤害了纯洁的孩子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在尚未形成健全人生观的孩子心中播下了金钱万能的种子。 为择校费辩护者说: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要用经济手段来配置。这在逻辑上完全占不住脚,如果说孩子上什么学校,需要按因材施教原则人为“配置”尚可接受,但,多交了钱就突然增加了“材”的含量?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采用就近入学的方式更为公平,何必人为设置门坎,让家长们劳命伤财去竞争“优质资”?即使就近入学还不理想,可以按分数择优录取,这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何必通过择校费制度人为设置“租金”让某些利益集团吞食? 为择校费制度辩护者说:收取择校费能弥补教育经费不足,能用择校费收入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这个说法很勉强。一方面,择校费收入有多少真的用在生产优质教育资源上了,尚有疑问。另一方面,即使用在教育上,也是没有产生好的效果,择校费制度恰恰使“重点学校越办越强,普通学校越办越弱,两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明显扩大”,人为地制造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拉大了教育不公的程度。如此这般,择校费制度就成一个圈套:越办越强的“优质资源”、重点学校可以稳坐钓鱼台,按质论价,等着愿者上钩了。此时我们不得不扪胸自问,我们如何对得起在“越办越弱的学校”就读的学生? 为择校费制度辩护者还说,这是“愿打愿挨”、“两厢情愿”。可是,“两厢情愿”的背后有多少无奈!学校并不担心市场问题。因为这个“市场”挟持的是学生的未来,吃饭穿衣可以马虎一点,孩子的前途却不能当儿戏。以学生的命运、前程为诱铒,不去咬这钩的“鱼”不多。于是,出得起这个择校费的,自然争相掏钱,即使出不起这个钱的,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得不勒紧裤带,一些人甚至是去卖血、乞讨、借高利贷、有病不敢治,用这些“没有办法的办法”去满足学校的索价。 择校费制度豢养出了一个很大的、很强势的利益集团。作为这个制度的受益者似乎不会主动消除这一制度,相反,他们还会千方百计地维护。巨额制度租金,任由千夫所指,仍无无疾而终之征兆。 现在,高层已认识到教育公正的重要性。但愿方方面面能摆脱利益干扰,一举拿下群众深恶痛绝而披着合法外衣、挟持学生未来、伤及教育公平原则、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大发不义之财的择校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