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不久前,印度裔世界钢铁大亨米塔尔向
  不久前,印度裔世界钢铁大亨米塔尔向印度一家媒体讲述了他在中国和印度不同的经商经历。他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米塔尔说:“在印度开办工厂太难了!我不仅需要与政府谈判,还要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部落民交涉,这一谈至少需要两三年。而在中国,情况会截然不同,当我问起‘土地在哪里?’中国政府官员会告诉我,90天内一切都会打理好。”   米塔尔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最近在看《蓝血》,里面提到美国城市里有许多当地政府投资建设、政府雇人管理的高层居民楼。在这样的楼里接受或者赶走什么住户,均由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惯例来决定。 中国的土地使用情况类似吧。由各地地方政府或者下属事业单位决定如何分配(不是分售,即所谓只有使用权)居住用地或者农田的情况应该是多数。 区别在于: 1)中国的和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制不健全,而中央政府又提出了“一个中心”之类的政策,所以就有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引进外资过程的问题。 2)解放前的战乱和解放后最初几次经济改革,使有机会拥有“祖产”的不多,拥有各种祖产的也多半都给重分配掉;而这几十年里的执行的似乎一直都是“土地使用权可以归个人或集体,所有权归国家”的政策。所以似乎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农民或城市人没有“拥有”过土地,争起来自然没底气。 至于印度么,了解的不多,所以不好下定论。 据说印度土地政策方面有这样的惯例:如果谁占据土地一段时间而没人来管,该地的所有权默认属于占地者;其首都的棚户区似乎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这是有关机构有意识的政策,那自然是名副其实的护民政策;如果只是和民族传统、政府影响力等有关,那充其量不过是无心插柳。 所谓政府,把当地经济搞上去应该就是本职工作之一,配合各种投资活动是理所当然的,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要保护百姓利益,那就该做好安置工作和善后工作。 或者就爱护百姓到底,回绝所有可能占用百姓土地的经济发展计划,推广些能让百姓充分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来致富的政策。 ——那么楼主给的例子里,印度政府做了什么呢?它认可了投资计划,但是认可之后既没有从爱护百姓的角度参与到米塔尔和“部落”民的谈判。要是换到中国,楼上各位怕就要扣上“不作为”“无能”之类的帽子了。 ------------------------ 总结一下。 缺点: 中国各级政府切实掌握了土地所有权,并且在经济建设中有滥用这种权利的情况。 印度政府的影响力有限,并且有不作为和缺乏执政策略的情况(似乎有些邦因为征地问题起过人命冲突)。而且印度似乎还有“部落”等在地方有巨大影响力的民间团体。 优点: 印度的国家结构和具体的制度,似乎在某些方面比中国更接近成熟的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