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为什么会有臭氧空洞
为什么会有臭氧空洞
自然界中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臭氧层。但即使在那里,10万个气体中也只有1个臭氧分子,总 的累积厚度平均也仅0.3厘米左右。然而就是这一层薄薄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光中90%波长为220~330nm的紫外线辐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其伤害。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所有紫外线会落到地面上,那么日光晒焦的速度将比夏天的烈日下快50倍,几分钟内,地球上的树木全被烧焦,所有生物都将被杀死,生机勃勃的世界就会变成荒漠及焦土。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约瑟夫·法曼在南极的哈雷兹上空用仪器观察大气中臭氧层的变化,发现出现了一个面积接近美国大陆的“臭氧空洞”。这个空洞在不断移动不断扩大,到1999年,臭氧空洞的面积接近三个中国大陆,深似珠穆朗玛峰。 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氮氧化物等消耗臭氧的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氯烃是一类含有氟和氯的有机物。它在日光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其次,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削弱光合作用,严重阻碍农作物和树木正常生长, 使农作物减产,并会杀死海洋浮游生物。 保护臭氧层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1985年和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推动下,分别制定和达成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1994年确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9年12月2日国际保护臭氧层大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