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星,水中月亮,镜中花”如何解释?
镜花水月本是一场空!天上星很少连在一起说,但是其含义,也无非如此。关于镜花水月的解释,前人比我自己描述的好得多,详情如下:镜花水月本是空  人生在世,要经过多少苦难,我们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经过多少折磨,我们才能体会宁静就是禄?要经过多少生灭,我们才能证悟涅就是寿?千江有水千江月,镜花水月本是空。  镜中花与水中月,本来就是不可得、不可摸的,因为它们只是影子,是镜中与水中倒映的影像,也是镜中与水中并不实际存在的东西。  佛家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四大(地、水、火、风)及八识(即佛门唯识学中所讲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个识)来概括人类生命中的活动、功能、现象和本质等的全部内容。我们的一切身心状况、形态、生命活动、历程、生存环境与时空,乃至包括行善作恶、听闻佛法、修证佛法等等,均离不开五蕴、六根、六尘、四大和八识之“属性规则”。佛家还把衰、毁、讥、苦、称、誉、利、乐统称为八风。对于人们来说,最难克服的不是衰、毁、讥、苦,而是称、誉、利、乐。然而从这些再向里看,则会看到佛门常讲的“四大皆空”,“空”实际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本质为“空性”,是说没有一种事物能孤立产生、存在和恒常不变,一切都是真如实相的“起用”和“显露”,因此佛门把事物在实际上非恒常、非孤立、非实有的本然性质叫做“空性”。而若要做到四大皆空,便要做到“无我”。在佛法中,“我”是万法之中的“法”,万法都是大空性,“我”是真如依缘起的“产物”,其形态方式自有升灭,绝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之本体的“我”可以执取和贪著。“无我”并非是否定“我”的生命现象、功能和活动,而是由菩提心和慈悲心引发的“无我”的观照,是从心生出的反观自照。  若能因此明白了“无我”与“空”,那么,自然也就明白了镜花水月其实也是一种“空”了。所谓千江水自有千江月,月只一个,却化身无数投影江水之中,谁又能说是月亮本身掉在了千江水中?中国古有猴子捞月的传说,以为是月亮掉到了水里,捞来捞去却是一场空,这才知道那真正的月还在天上,水中的月不过是影罢了。何又为影?虽然表现出了物体的形象,实际却是假的物体,是空的。  红尘俗世,欲海浮沉,而世间万物变化无常,沧海桑田,缘起缘灭,一切皆是空。而一切贪嗔痴心,不过如镜花水月,看着如雾里看花,却是一抓即破,终不复得。佛说,明得真性在,方识身外身。看破那镜花水月,看出的应只有空。执著贪嗔痴,佛道不可为——不执著于贪心,不执著于嗔心,不执著于痴心,不执著于语言,不执著于空像,实相无相无不相,真幻两不立,不执空不执有,性相一如。  人生在世,要经过多少苦难,我们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经过多少折磨,我们才能体会宁静就是禄?要经过多少生灭,我们才能证悟涅就是寿?  千江有水千江月,镜花水月本是空。了了世间万物,才知万物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