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那位专家知道:信佛的人死后火化生成的舍利子是不是就表明已修?
【舍利】 (一)梵语s/ari^ra,巴利语sari^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大一六·三五四上):‘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又安置佛舍利之宝塔,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供养佛舍利之法会,则称为舍利会。 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后世所谓的舍利,为小豆大之粒状,其质坚实,稍有光泽,多被安置于小塔而受供养。一般相信佛之遗体火化之后,悉成小粒状,而且质坚,锥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则锥击便破。不过,近世在印度发现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则如通常人骨被火烧后之状,既非粒状,亦不坚实。古来亦流传佛之顶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礼拜。由此可知,除粒状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遗骨流传。  梵语s/ari^ra,或由动词 s/ri(令依)转为名词,意谓所依之身体;或由动词s/r!(破坏)转变而来,意谓易破坏。又梵语dha^tu,音译驮都,为舍利之异称,据巴利文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所说,连结完整之身体(sari^ra)火焚后,变成如磨过之真珠、黄金等之粉末(dha^tuyo,为dha^tu 之复数);依之可知,sari^ra即指死尸;dha^tuyo 则指荼毗后之遗骨;前者即称全身舍利,后者称为碎身舍利。  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菩萨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等亦有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之说。另有谓将遗骨全部收入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关于全身、碎身舍利之说,或起源于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行之土葬与火葬二法,而以土葬之遗体称为全身舍利,以火葬后之遗骨称为碎身舍利。浴佛功德经分舍利为二:(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即佛之遗骨。(二)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即佛所遗之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法苑珠林卷四十分舍利为三:(一)骨舍利,其色白。(二)发舍利,其色黑。(三)肉舍利,其色赤。  一般所说之舍利系骨片,故其形状、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而细致;我国则多以豆粒状者称为舍利。据传佛之遗骨三分与诸天、龙王及人间;如帝释天得受佛之牙舍利,归返天上供养,捷疾鬼曾夺走一枚。又于礼拜佛舍利外,亦有礼拜阿难、目连、舍利弗等之舍利者。盖礼拜遗身舍利之趣旨,与礼拜佛成道之菩提树、金刚宝座、佛经行之足迹等皆同,即欲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之意。 ……  西域地方亦盛行供养佛舍利,如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条载,该国有龙王所建之窣堵波,其中供奉如来之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之大河南岸有旧王伽蓝,其中供奉如来顶骨一片。又据西域记卷十二载,玄奘归国时携回如来舍利一五○粒。宋高僧传卷一则载,唐代义净归国时携回舍利三百粒。  在我国,由于至诚而感得舍利之记述甚多,如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康僧会至江东见吴王孙权,王问佛法之灵验事,乃祈请三七日,感得舍利,王命力士以铁槌砧击之,无丝毫异状,大为叹服,遂创立建初寺。又广弘明集卷十七、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法苑珠林卷三十八、卷四十等,亦多记载晋代、刘宋以后有关舍利之神异及建造舍利塔之事迹。该类由至诚感得之舍利,与佛之真身舍利自是不同。 ……  在日本,亦早有感得舍利之事,如日本书纪卷二十敏达天皇十三年条载,司马达等于所设斋会中感得舍利,呈与大臣苏我马子,马子尝试以铁锤击之而不坏,投入水中而不沈。此外,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即使供养小如芥子之舍利,功德亦无量无边。[杂阿含经卷二十三、佛般泥洹经卷下、佛本行集经卷七‘八王分舍利品’、大品般若经卷十法称品、宝箧印陀罗尼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十诵律卷六十‘五百比丘结集三藏法品’、法华经玄赞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八、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四之一、广弘明集卷一、洛阳伽蓝记卷五、慧琳音义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