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潜艇击沉潜艇的战例..如题..如果很多,则挑最经典的说!
如题..如果很多,则挑最经典的说!! 谢谢
1.找了篇文章,写得很全了。 参考: 之间的战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了,但由于当时的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潜艇无法攻击潜航在水中的潜艇。因此双方都采用诱骗战术,设法使对方潜艇浮上水面,然后像对付水面舰艇那样进行攻击。1915年6月25日,德军让一架水上飞机假装出了故障,“迫降”在英国潜艇活动的水域作诱饵,而一艘德国潜艇则在附近以潜望镜深度埋伏待机。英国潜艇果然中计:D—4号潜艇的蒙克里夫艇长下令上浮,炮击德军飞机。不过,埋伏的德国潜艇最后却因为距离太远无法攻击英国潜艇,德机只好在炮火中狼狈起飞逃命。      同年,英国海军采用“拖网渔船—潜艇圈套”捕到了猎物。英国人用一艘拖网渔船拖曳着一艘潜航的C级潜艇,两船之间用电话联络。      当德国潜艇发现渔船,浮上水面炮击时,C级潜艇立即发射鱼雷攻击德国潜艇。采用这个战术,英国海军在6月和7月击沉了两艘德国潜艇。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潜艇共击沉18艘德国潜艇,约占德国潜艇损失数的10%;而德国潜艇共击沉英、法潜艇10艘。当然,这些潜艇都是在水面被击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纳、水面搜索雷达和鱼雷数据计算机出现后,被潜艇击沉的潜艇数量上升,但这些潜艇也几乎全是在水面航行状态时被击沉的。1942年1月26日,美军驻珍珠港的罗奇福特战斗情报分队截听到日军伊—173号潜艇的无线电通信,用测向仪确定其方位并预测出它的航向,然后把情报传给“白杨鱼”号潜艇(SS—211)。“白扬鱼”是一艘水下排水量2370吨的“鼓”级远洋舰队潜艇,水下航速8.7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首部6具,尾部4具)。它于1941年12月10日离开珍珠港开往日本丰后水道作首次战斗巡逻,但没有取得战果。      正在返航途中,“白扬鱼”号得到敌情,立即下潜待机。27日晨,“白扬鱼”号的声纳侦听到推进器噪音,然后在声纳测出的方位上用潜望镜发现一艘日军大型潜艇正以15节航速在水面航行。当时,伊—173号的舱口大开,艇员正在甲板上抽烟和晒太阳。10分钟后,“白杨鱼”号向目标发射了3枚鱼雷。这艘水中排水量2440吨的伊168型潜艇成为美国潜艇击沉的第一艘潜艇。      据美国波尔马所著的《美国潜艇》一书称,美国潜艇“黄貂鱼”号(SS。310)曾因在4天内连续击沉3艘日军潜艇而声名显赫。而1942年4月在地中海阵亡的英国海军二战头号王牌艇长旺克林少校指挥的“支持者”号潜艇的战果中,也包括3艘轴心国潜艇。      据外刊统计,二战期间,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区击沉日军潜艇23艘,约占被击沉日军潜艇总数的19%。而声纳、雷达设备较差的日军潜艇只击沉过l艘美军潜艇——“科维纳”号(SS—226)。英国潜艇在各海区击沉德、意、日潜艇共36艘。苏联潜艇击沉德国潜艇2艘。德国潜艇击沉盟军潜艇共9艘。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被潜艇击沉的潜艇共80艘、约占被击沉潜艇总数的7%。      严格地说起来,真正的潜艇击沉潜艇的战例应该是攻击者和被攻击者都在水下潜航。1945年2月5日,英国潜艇“冒险家”号(P—68)正在挪威卑尔根湾以潜望镜深度游弋。“冒险家”号是一艘水下排水量740吨的V级小型沿岸潜艇,水下航速9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忽然,声纳员发现4500米外有目标。艇长拉乌德上尉用潜望镜几度视认这个也以潜望镜深度潜航的潜艇后,用声纳追踪了2小时40分钟。最后,“冒险家”号在1800米距离齐射4枚鱼雷,击毁了德军U—864号远洋潜艇(IXD2型,水下排水量1804吨)。这也许是海战史上首次真的潜艇反潜战的战果,也可能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一次吧! 2.还有一篇,技术细节比较多。 伊66号潜艇击沉荷兰皇家海军的K-16号潜艇   当本间雅晴中将第14军和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席卷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的同时,由川口清健少将指挥的川口支队(主要由第18师团第35旅团司令部和步兵第124连队组成)在婆罗洲西北部的古晋(Kuching)成功登陆并控制了婆罗洲西北部地区。第6舰队第5潜水战队的潜艇则负责马来半岛周边海域的警戒任务,并协助川口支队在砂拉越地区(Sarawak)的作战行动。   隶属于第5潜水战队第30潜水队的伊66号潜艇(后改称为伊166)是海大5型潜艇,全长97.7米,排水量(水上/潜航)1705吨/2330吨。2座柴油机/电动机,输出功率(水上/水下)6000马力/1800马力,航速(水上/水下)20.5节/8.2节。续航力(水上/水下)10800海里-10节/60海里-3节。搭载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95式氧气鱼雷17条),100毫米高射炮1门和13毫米防空机枪1座。   很凑巧的是,以爪哇的苏腊巴亚(泗水)为基地的荷兰远东舰队也将第3潜艇分队的K-14和K-16这两艘潜艇派往婆罗州的古晋附近的海域。荷兰皇家海军在远东布置了11艘潜艇,由于潜艇部队主力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就已被派往新加坡,随英国远东舰队共同行动,所以潜艇部队除了这2艘留守在爪哇的潜艇并没有多余的兵力。荷兰皇家海军将隶属于在欧洲本土舰队的潜艇番号前加上O(荷兰语“Onderzeeboot”的打头字母,意为潜艇),将隶属于远东舰队的潜艇番号前加上K(荷兰语“Kolonien”的打头字母,意为殖民地(英语:Colony))以示区别。为了适应东南亚赤道附近炎热的气候,K系列潜艇上还专门设置了水冷式降温设备。K-14和K-16的排水量(水上/潜航)分别是865吨/1045吨。全长73.64米,2座柴油机(8个汽缸)/电动机(192 cells 电池),输出功率(水上/水下)3200马力/860马力,航速(水上/水下)17节/9节。续航力(水上/水下)10000海里-12节/26海里-8.5节,潜航极限深度80米。搭载前4后2共计6个533毫米(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搭载14条鱼雷),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防空机枪1座。 从排水量大小来看,这2艘荷兰海军的K-14级潜艇相当于日本海军吕字号的海中1~4型潜艇,是最适合近海巡航防御的中型潜艇。这2艘潜艇在日本海军南进之初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K-14在1941年12月23日击沉了日本的“香取丸”(原邮船,9849吨)和“日吉丸”(原北日本汽船,4943吨)这两艘陆军征用的运输舰,而K-16则在12月24日于婆罗州附近的海域击沉了日本海军1980吨的“狭雾”号吹雪级驱逐舰(《日本水雷战史》64页)。   然而对于伊66号潜艇来说,由荷兰皇家海军上尉亚尔曼(Ltz.I Louis Jan Jarman )指挥的K-16却是最好的圣诞节礼物。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正午11时45分,伊66在古晋西北部约60海里处(北纬1度34分、东经110度21分)发现了K-16。当时伊66正位于潜望镜深度,而K-16正在伊66的2点钟方向相距60米处浮出水面换气。为弄清K-16的作战目的,伊66悄悄跟在K-16身后将近13分钟,之后对准目标只发射了1条鱼雷(《潜水艇攻击调书》防卫厅战史室)。在战况报告书中,伊66的艇长吉富善次海军中佐这样写道:“敌潜艇距离我艇实在是太近了。 在K-16击沉“狭雾”号驱逐舰后还没过14小时,伊66“迫不及待”地就为“狭雾”报了一箭之仇。尽管只发射了1条鱼雷,可以明显看出伊66的艇长相当有命中目标的自信。伊66所击沉的荷兰潜艇K-16是太平洋战争中,乃至日本海军史上日本潜艇击沉敌国军用舰只(不包括由商船、邮船改装的武装舰只)的首例。此外,这也是日本海军少有的以潜艇击沉敌潜艇的战例之一。伊66在川口支队登陆完毕并占领古晋湾后2日的12月27日到达金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