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怎么治疗
干眼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怎么治疗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目前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干眼包括干眼症及干眼病。部分人群具有干眼的症状但为一过性,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且无干眼的各种体征,尤其是没有眼表的损害,亦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类情况称之为干眼症,既有症状又有体征者则称为干眼病,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则为干眼综合征。 干眼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可大致分为泪液动力学异常及眼表上皮的异常,两者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按病因分类,干眼症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水样液缺乏性干眼:主要由泪腺功能低下所致,泪腺功能的毁坏可以先天的(如先天性无泪腺症等),亦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外伤、药物毒性等)。下降角膜敏感性的手术如:PRK和LASIK也常会引起几个月的干眼症状。随着角膜敏感性的恢复,这些症状也会得到缓解。(2)粘蛋白缺乏性干眼: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眼类天疱疮、砂眼、化学伤等所致的干眼症。(3)脂质缺乏性干眼:主要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4)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所致干眼症:如眼睑缺损、内外翻等可导致瞬目不完全,泪液不能均匀分布而引起干眼症,配戴角膜接触镜导致瞬目减小,引起的干眼症也属于此类。干眼病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如有上述症状,则应仔细询问病史,寻找可能导致干眼症的病因。对于严重的眼干,应询问是否伴有口干、关节痛,以排除SS。 干眼的体征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着染。干眼病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 许多干眼患者可能是水样液缺乏和蒸发过强两种因素并存,开始治疗干眼症之前,首先应明确患者以哪一型为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干眼病是慢性疾病,多需长期治疗,要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泪膜不稳定患者,应首先寻找内因并进行治疗,其次泪液涂布的异常与眼睑的解剖结构和运动以及眼表是否光滑等也有关,故应予以相应的治疗。如若是因为眼睑的暴露导致的泪液过度蒸发型干眼,应根据病情把握眼睑重建的手术时机,进行眼睑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