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尿检里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意义?医生从来不要求做24小时尿
从来不要求做24小时尿检,问过医生,她说不用,她每次总是很重视尿里蛋白与肌酐的比值, 请问,能解释一下这个比值的意义吗? 谢谢!
你好: 这个问题,虽是检查方面的问题,但对于患者提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 具体解释是这样的: 在临床上,检查尿蛋白是诊断肾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方法,特别是尿蛋白定量,对蛋白尿患者病情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24h尿蛋白测定法,是一项传统的尿蛋白测定方法,它的优点是具较高的准确性,但最主要的缺点是费时、不方便,尿样收集过程时间太长,需要把24小时的全部尿量贮存在一容器内全部送检,即使是小量尿液亦不能遗漏,如因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影响诊断;所以,此种方法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尤其在低龄患儿中收集24小时尿样很困难。 另外,为防小便变质,还需要在收集尿液时加入防腐剂等,给采集尿样带来许多不便。 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测定,来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有可靠的相关性,它能够准确预测24h尿蛋白排出量,与过去传统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等特点,为临床上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蛋白尿和随访的指标。 经临床资料证实,可以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传统方法。 由于这项检查方便、实用,所以医生也很重视与应用。 具体检测方法为: 测定晨尿和随意尿的尿蛋白/尿肌酐(P/C)比值, 以尿蛋白/肌酐比值小于0.10~0.20为正常范围,如尿蛋白/肌酐大于1.0~1.5为诊断肾病标准 。 所以,应用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筛检病理性蛋白尿患者,如各种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脏损害,还可以预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及肾功能的减退等。 当然尿蛋白与肌酐比值作为一项新的检查,还需要对诊断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统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