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妈妈经常生病?怎么治哦?
为什么我经常生病?怎么治哦?
我看是体质虚,有点弱不经风.参看以下是否可行? 一,体质虚弱是日常中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或是先天不足,或是后天失养,或是在大病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虚衰羸弱征象。根据各自体质虚弱的不同表现,中国传统医学通常分别归纳为气虚、 血虚、阴虚、阳虚、心虚、肝虚、脾虚、肺虚和肾虚等类型。凡体质虚弱者,在饮食宜忌方面,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食之得当,常吃多吃些宜食物品,这对体虚的恢复就有积极意义和满意效果;食之不当,经常吃些不该吃或忌食之物,非但与身体无补,也许还会犯“虚虚”之戒,使体弱者更弱。 古人云:“虚者补之”,说起来简单,凡体质虚弱者,在饮食上宜吃滋养强壮、补虚扶正之品,忌吃破气耗血、损阴伤阳之物。事实上,气与血,阴与阳又不可截然分开,补气与补血虽各有侧重,但亦 不宜绝对区分。金元医家李东垣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众人皆知,人参是补气的,而且虚者补血,有时应结合补气之法,血弱而兼气虚者,补血时必佐以补气之味。补阴与补阳也是如此,因为阴阳是相济与互用的。明·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当阳虚而阴不虚者,饮食上应以温补阳虚食物为主,宜食以甘温之物,忌吃生冷性寒之品;阴虚而火旺者,饮食上应以滋补阴虚食物为要,宜食以甘凉之味,忌吃辛辣温燥食物;如其阴阳两虚,又当阴阳双补。 对于某一脏腑的虚弱而进食补益,《难经》中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这里指出了补益五脏虚损的总体原则。中医历来就有“虚则补其母”的说法,如肺气虚者补脾,是培土生金法;脾虚者补命门,是补火生土法;肾虚者补肺,是金水相生法等。在补益五脏之法中,历代医家还强调补脾与补肾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受气于脾胃,所谓精、气、血者,皆由后天谷气所生;又因为肾属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的寄托,气血之母,人生立命之本。故在五脏之补中,以补脾和补肾为要。由于心主血,肝藏血,心虚多表现为心气虚与心血虚,肝虚多为肝血不足,故心虚和肝虚可参阅气虚、血虚、心悸、失眠、夜盲等饮食宜忌篇的内容,不再重复介绍。 二,四季饮食的合理利用 1.春季饮食宜忌   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阳光普照,气候温暖,人体腠理疏松开泄。所以此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宜选择性味偏甘凉的食物,以清热润里,防止积热在内。此类食物有:新鲜之瓜果、蔬菜和豆类及豆制品,另一方面应注意勿食油腻、烹煎、辛辣动火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在温暖的春季适宜常喝茶粥如荠菜粥、菠菜粥、绿豆汤、赤豆汤。饮茶以绿茶为好,且茶水宜淡。这些都有清热、和胃、生津之功,对身体具有保健作用。   此外,春天处处生气蓬勃,春意盎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与自然界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所以饮食除注意清淡外,还需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机体活动、生长发育之需要。药膳的“四季五补”中指出:春天,“万物向上,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万物生长并复生,此时当“开补”。所以春天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适当选用一些扶助正气、生发补益元气的补品,以开发人体之阳,强壮精力。尤其是对久病刚愈、病后或年老体虚、手术后失血亏虚或儿童体质素弱者,更为必要。如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红枣、花生,山药、首乌、人参、黄芪等,均为滋补气血之佳品,适量久服,必然收到强精力、补虚损之功效。   食时,可将补晶与上述甘凉清淡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配合起来食用。如用菠菜或黑木耳炒猪肝,芹菜、莴笋或荸荠炒肉片,海带或慈姑炖瘦肉,毛豆米烧鸡块,紫菜作蛋汤等等。这些食品既有营养又防滋腻。对于体虚之人,还可将补品与补药配合起来食用,如用首乌煮浓汁,与猪肝片拌和,并加盐葱姜,生粉调味,油炒作成“首乌肝片”,可补肝肾,益精血,’对血虚头晕有良效。用黄芪、红枣或山楂炖瘦肉食,每周吃2~3次,均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升提脱垂脏器之功。还可用党参、黄芪各20克与鸡肉250克,加配红枣5枚,生姜3片,水、盐各适量调味,隔水炖熟食用,有益气血、补虚损、壮身体之功,是久病体虚及术后、产后补养之良方。   对于气虚甚者,人参为最优选品,其性味甘平,能大补元气,止渴生津,宁心安神。市售之红参、生晒参均可酌情服用。一般红参适用于脾胃虚弱,,气短音低,疲乏无力,畏寒怕冷,阳气不足者;生晒参适用于疲倦乏力,神疲口干者,若能用西洋参则更佳。该晶最简单的服用方法是每次用5克切碎放于小碗中,加小半碗水和适量糖,隔水炖0.5~1小时,连渣一起咽下,每日一次。也可把该晶切片,每次4片1每日3次吞咽,或在口中含服后嚼碎咽下。若嫌人参价格昂贵,可用党参、太子参代替,   注意:补药只为体质虚弱者食用,若体质不虚,则不必食用补药,而以饮食调补即可。   2.夏季饮食宜忌   夏季气候炎热又多雨,由于暑热挟湿,常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气候炎热,使人多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往往因食之太过,又伤脾胃。所以《千金要方》说:“夫在身之所以多痰者,皆由表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又说“夏至以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 酥油之属。”因而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或不洁食物,以防痢疾、泄泻之患。此时的饮食应以甘寒清洁、利湿清暑、少油之品为宜。像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汤、薄荷汤、绿茶等均为清热利暑、利湿养阴之品,可常食。还可在炎热夏夜喝些凉性米粥,如绿豆粥、莲子粥、生芦根粥、竹叶粥、冬瓜粥、荸荠粥、海蛰粥、鸭梨粥、山楂粥、藕粥等,既可滋润干燥之咽喉,又可调胃口,起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增进食欲之功效。另外,在盛夏季节还需注意忌食温补之品,即便是平素阳虚,常服参茸附子等补药之人,也应注意气候特点而减服或暂停,转而用饮食来调补。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由于出汗过量而损耗大量的体液和营养物质;同时天热影响脾胃,减少胃液分泌,降低消化能力;再加上睡眠不足,损耗津液,从而大大地减弱了食欲,造成人体入少而出多局面,使许多人一到夏天就精神萎靡,体重下降。要消除以上“症状”,必须从增强食欲做起,再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达到祛暑消疲的目的。下面介绍两种增强食欲的饮料,即酸梅汤和梅酒。酸梅汤即用乌梅适量煮水,加入白糖即成,用之当茶饮,可增加胃酸分泌,增进食欲,并可解暑生津。梅酒的制作是用青梅子200克,配酒600毫升,密封浸泡45天即可饮用,若泡至4个月则味更佳。饮时可调入蜂蜜或苹果汁。在饮用酸梅汤或梅酒的同时,营养物质应以清淡、滋阴食品为主,即“清补”。忌用肥腻燥热之品。鸭子、鱼、瘦肉、瓜果、白糖、冰糖、薏苡仁、白扁豆、芡实、莲子、绿豆、百合之类,均为暑天清补之佳品。鸭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之功,食时可用之与冬瓜共炖汤食用,既可补虚损,又能清暑滋阴,实为夏日之滋补佳晶;如加配芡实、薏苡仁同炖则滋阴效果更佳,且能健脾化湿,增进食欲。冬瓜是暑天消暑之佳晶,用之与瘦肉同炖,亦可有滋补作用。若逢暑天湿热便泄,食欲不振者,可用薏苡仁、扁豆各30克,加白糖煮粥食,有健脾利湿之功。睡眠欠佳者,可用莲子或百合与绿豆同煮,加冰糖或蜂蜜食,有清热解暑、滋阴安神之功。   劳动、野外作业以及高温劳动者,可备酸梅汤、绿豆汤当茶饮用,或用绿豆、银花、扁豆、冬瓜煮汤饮,具清暑解毒之功。   果汁饮料可用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这些果汁不仅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能帮助消化,提高食欲,特别是新鲜的原汁质量尤佳。饮时最好先用温开水冲淡后再喝,以免大量营养素浓缩进入血液中引起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下面再介绍一种夏季保健的清凉饮料,该饮料以大蒜酒为主料,饮时用大蒜酒5毫升,浓缩果汁30毫升,调和后酌量放入冰块即可。饮用起来爽口清凉。大蒜酒的制作方法是用大蒜瓣200克去皮,上笼蒸加分钟,然后 在60毫升的烧酒中,并加冰糖200克,浸泡1个月,即可饮用,但微带大蒜气味,若泡一年可气味全无,此饮料可清暑除疲,镇静安眠,增进食欲,强壮精力,并可活血,治食物中毒,利尿驱虫。   在冷食方面,赤豆冰棒及冰水营养价值较好,可适量选食;至于雪糕、冰砖营养价值虽高,但含糖量太多,又是冰冻之物,不可多食,更不可在饭前进食,否则会影响食欲,损伤脾胃。汽水虽能生津,但缺乏营养,其中含有碳酸等物,多喝于身体有害,亦不可多食。   嗓音工作者,如演员、教师等,在演教前后忌服冷饮,以免产生反射性声哑。   总之,夏季饮食应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宜清补,不宜过食生冷油腻。   3.秋季饮食宜忌   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袭人。霜露乍降,早晚易受凉引起咳嗽或气喘复发。“四季五补”中述“秋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脏为肺,肺为娇脏,不寒不热,宜平补。”《饮膳正要》又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所以秋季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而忌用辛辣煎烤等燥热食物,对生冷寒凉之物亦应忌食。可常食萝卜、梨、枇杷、荸荠、苹果、柿子、杏仁、薏苡仁、芝麻、核桃、芡实、白果、银耳、藕粉、腐皮等品,有清肺润燥、降气化痰止咳之功。在晚秋近冬季节,若能在每晚临睡前用1~3个胡桃肉与1~3片生姜同嚼后咽下,连服数日,对防止气喘的发作有良好的效果。民间有‘锹藕最补人”一说,在凉而燥的秋季宜常食藕粥,或用糯米灌入藕眼中煮食,是清心健身、补血润燥之良品。用荸荠煮粥亦可常食,有凉润清热之功。   此外,一到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补身,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消耗很大,而又进食较少,当天气渐凉时节,调补一下身体是有必要的。不过应该注意到夏天气温高,大部分人胃口不好,日常吃的大多是瓜果、粥类、汤类等清淡易消化食品,脾胃活动亦随之减弱。如秋凉后马上吃进大量猪、牛、羊、鸡肉等难以消化的补品,势必会加重胃的负担,迫使胃肠马上加紧工作,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无法正常进行消化吸收,甚至还会造成胃肠疾病。所以,秋凉季节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芡实是秋季最佳的食选,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占74.5%,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核黄素、树脂等多种营养物质,而脂肪只含有0.2%,所以极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能在进入秋凉后脾胃功能尚差时,及时给予本品,则不但能健脾益胃,而且能补充营养。食时可用芡实米与绿豆、薏苡仁、红枣、花生或与百合;冰糖同炖食,有补中益气、开胃清热、润肺之功。也可用芡实与瘦肉、牛肉、鸡肉等共炖食,可补养强壮,是适时妙品。、若平时消化不良,或热天出汗多又易脾泻者,可经常厨芡突煮粥或煮红糖水吃;芡实有南、北之分,以南芡为好,而南芡又以镇江的金山牌芡实米为最佳。经服芡实调整脾胃后,再吃较多的难消化补品,人体就可适应,对身体就无碍了。   4.冬季饮食宜忌   冬天自古以来是人们进补时节。因为冬天天寒地冻,万物伏藏,外界气温较低,人体需要较多的热能以维持体温;且此时最易感受寒邪,所以冬季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食物及“血肉有情”之晶,才能增强机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再加上冬季人体代谢下降,精气物质封藏,营养物质最易吸收贮存,所以冬季进补对健康最为有利。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就是此意。   适用于冬令进食的食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均为滋补佳品。对于体质虚弱者,要加服一些补药以补虚损、壮精力,如人参、鹿茸、蜂王浆、各类补膏等。另外,在寒冷的冬晨最宜常服温性热粥,如糯米红枣粥、桂圆粥、鹿角腹粥等,以暖中御寒,温补元阳,使人精力充沛。   不过,冬令进补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将补品、补药胡乱服用,而应按机体情况、个体差异来选用。否则,不但服后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将狗肉、红参、鹿茸等补品用于机体偏于兴奋、代谢旺盛之人,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引起身体虚性兴奋,造成不良后果。而将这些补品用于身体机能不足的阳虚之人则最合适不过。因而,挑选食品时,必须因人而异。   冬令进补首先要从“底补”做起。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即调整脾胃功能。基础打好了,就可提高人体对补晶的吸收能力,而不致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需“药补”的人则“底补”更为重要。芡实是底补的最佳食选,可先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等食物,就可起到底补的作用。   对一般体质不虚,仅想增强体力的人应以食补为主,如用生姜大枣炖羊肉,山芋炖狗肉,红烧牛肉,米酒炒海虾,银芽炒猪肝,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等。   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服些补药膏药,以助补虚之功。一般认为,气虚者可服党参膏、参芪膏。若症状较重者,则可改用人参,服法见本节“春季饮食宜忌”,也可用党参、地芪与瘦肉同炖食均可起到补气、洽气虚乏力之功。血虚者可服十全大补膏、滋补膏或参杞补膏等以补气血、壮筋骨、安心神;还可常吃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及瓜果蔬菜,如猪肝、胡萝、杏干、葡萄干、桂圆及带皮的花生米等。阴虚者,可选服琼玉膏以养阴润肺,还可加服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以清虚热,亦可常用银耳、百合、莲子、芝麻、核桃等炖冰糖食。阳虚者,可服参鹿补膏以助阳益肾,治阳虚畏寒及性功能衰退等症;若症状较重者,还应配合服鹿茸片、龟龄集等药,以加强补阳之效果;也可常食当归生姜羊肉汤;肉芙炖羊肾、山芋炖狗肉及用羊或牛骨髓煮粥食,均可起到壮阳益气之效。   另外,在进补期伺还应注意:不要食生冷、油腻之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补品、补药的吸收。若腹胀不消化时,可喝一些红茶以健胃除胀。进补期间如遇感冒、发热、腹泻,应暂时停服各类补品,以防补物恋邪,待病好后再服。在服人参时应忌服萝卜因为前者补气,后者耗气,两者同服会影响人参的补气效果。   总之,冬令进补要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补品。体质不虚者,最好以饮食调补,而不必服用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