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自行研制的空射反辐射导弹吗?我国有自行研制的空反辐射导弹吗
我国有自行研制的空反辐射吗? 飞腾-2000(FT-2000)是地对空的呀 有没有像哈姆那样的攻击对手防空雷达的
反辐射导弹作为防空系统实施硬摧毁的手段十分有效,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装备水平已达到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水平。我国反辐射导弹也已发展到第三、第四代的水平。 我国成功研制了一种地空反辐射导弹FT2000,主要打电子干扰机,预警机等,官方公布的射程为100公里(也许比这稍远)。由于反辐射导弹比一般对空导弹速度要求更快,其燃料消耗更快,即同样尺寸的导弹,反辐射型的射程要短一些。从其尺寸与S-300大致相当来看,其射程不会超过150公里(S-300为120-150),用它打预警机实在太勉强(预警机在后方,雷达作用距离达600公里),就把它放在台海最前端,也够不着预警机。那么它是怎么打预警机的呢?实际上,我们是将其改装到核潜艇上,用核潜艇作为其发射平台。这样既隐蔽,又解决了射程不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整个攻击过程吧。@核潜艇装FT2000反辐射导弹是完全没问题。战前,我们的多艘潜艇悄悄潜伏到敌方预警机可能出现的几个空域海面下,小型天线浮出水面,等待卫星传来的目标指令。我们可用地面大型雷达发现敌预警机方位,也可用地面三台被动雷达测得预警机位置,还可利用升空的战机电子设备侦搜到预警机大致空域,还有利用卫星上的雷达发现其位置和高度。将侦察到的敌预警机方位数据传回指挥中心,确定由哪个潜艇向哪个方位发射反辐射导弹,将指令发给卫星,由卫星向待命的潜艇发出攻击指令(包括射击诸元)。潜艇被动接受指令,不会暴露自己目标。处于最佳发射位置的潜艇接到命令后向预定空域发射FT2000导弹,导弹升到一定高度后进入预警机雷达照射区域,其上的被动雷达导引导弹飞向敌预警机。由于距离太近,当预警机发现导弹时,已来不及躲避。即使预警机关掉雷达也无用,因为我导弹上装有多种导引头,他们将牢牢抓住预警机,直到将其摧毁。除被动雷达外,FT2000可以装备的其他导引头有:主动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电视导引头等,敌预警机想逃,想躲,想干扰都没用。发射后,我潜艇立即深潜逃逸,转移阵地,等待下次攻击。@没有了预警机,美国的空战能力将大大降低,我军的行动将变得更加大胆而有威胁。 AS17是俄KH31的反辐射型,我军引进后编号YJ91,笔者在为其优异性能感到高兴的同时,觉得其尚有不足支出,写出来同大家商量:   一、AS17在光复台湾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 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观察美国等现代空中力量的历次作战行动,可以看到 “SEAD (对敌防空压制)”作战任务通常在空中力量的作战使用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空袭中 SEAD 任务出动架次占联军飞机作战出动(包括直接对地攻击、SEAD、空中优势任务)架次的比例是 11.6%,而在“联盟力量”行动中这个数字是 18.3%。美国在总结“联盟力量”行动中一架 F-117A 隐身攻击机被南联盟击落的教训时,认为执行 SEAD 任务的 EA-6B“徘徊者”(Prowler)电子干扰机由于任务吃重导致支援不到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由此可见,SEAD 任务的完成效果对直接对地攻击、争夺空中优势任务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从传统上来说,美军远比我军更重视(主要是有资本)制空权的争夺,而我军长于在不拥有制空权或只有局部制空权的条件下取胜,但是光复台湾战役很可能是我军第一次在全面夺取制空权条件下的战斗,相对此次对伊作战中的美军而言,争夺制空权对我军光复台湾战役的意义却更为重大:1、伊拉克没有任何空中武力能威胁美军,台湾空军却能够通过打击我空降兵和渡海船只来改变战争进程,甚至改变战争结局;2、美军对伊打击可以空陆双管齐下,即使没有制空权(当然是假设)也可以通过地面进攻取胜,而我军面对台湾岛的特殊地形,必须先取得制空权,然后才是制海和登陆,否则即使胜利,伤亡也将极大,正中台独分子明知不能取胜也要以大量杀伤我军战士为目标的陷阱;时间也将拖长,迟则生变,易引发国际干涉;3、台湾空军是台独分子敢于向祖国叫板的主要资本,取得台湾岛上空及周边全空域的制空权而不仅仅是台海上空的局部制空权,将能够从根本上打击台独分子的心理支柱,使之心理和军事防线迅速崩溃。   台独空军的心理支柱,天上无外乎F16、幻影2000,地上无非爱国者、霍克、天弓等,其中爱国者由于兼顾防空反导两大使命,外披“波斯湾反导利器”光环,更是台独分子的心理中坚,同时也是抗击我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一环。打击爱国者导弹的艰巨任务,可由从地地导弹到远程火炮、特种部队偷袭等多途径、多种武器完成,不过这里只讨论打击它的机载专业户,即我军装备的KH31导弹的反辐射型AS17,国内编号YJ91。   1991年以来的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对地打击的力度再大,被攻击一方总能通过设置假目标、机动、隐蔽等手段保有少量的防空导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伊拉克空旷的沙漠尚且如此,台独分子为了对抗祖国大陆,多年来疯狂地购买美国先进武器和利用台湾多山地形修建大量工事,因此其总能在躲过我军的M族、红鸟等的第一轮急袭留有少量的爱国者,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如果想当然地认为敌人全部的导弹会被我军一轮火力百分之百摧毁,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即使美军用几千颗战斧、JDAM、JSOW等也做不到绝对消灭仅存的伊防空兵器,何况经验、对地武器数量、技术都低于美军的我军,如果报着这种侥幸心理,就是对我军飞行员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我军的专业反辐射武器中,FT2000属于地空类,哈比属地面车载,无法由我空军战机携带进行随身打击及自卫,可供机载的只有AS17一种,因此,其承担着压制敌防空武器,随身保卫我战机、对敌进行“点穴”、“夺目”的重任。由此可见,AS17在未来的台海作战中具有其他兵器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二、马克沁机枪般的AS17   在我看来,AS17似乎与一战地面步兵的主战装备马克沁机枪相当--威力大、射程远、杀伤力强,但太过笨重,缺乏灵活性,无法由步兵随身携带使用。   1、同美军现役的“哈姆”相比,威力大、速度高、射程远、导引头专一。这正是“哈姆”的不足之处:“哈姆”的被动制导方式和弹头威力不足,使之通常只能摧毁雷达的天线和波导管,无法摧毁整个雷达系统,敌人能通过更换天线恢复雷达功能;虽然号称最大速度2.9马赫,实际平均速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敌人能够及时探测到它并采取关机这种“老”手段依然有效;虽然射程高空90公里低空25(有资料说80-20),但实际作战中,战机往往在距敌十几公里处发射,使战机处于地面火力威胁中。相对上述“哈姆”的缺点,AS17具有明显的优点(很抱歉由于大量图书资料丢失加上网络资料不全,很多数据来自KH31可能不准确):一是弹头威力大,150公斤的巨大战斗部,相对“哈姆”66公斤的小战斗部而言威力不言而喻,即使不直接命中也能摧毁或者严重损害敌雷达;二是速度快,平均2 点3马赫的高速使之在超低空也仅用2分钟即可命中90公里远的目标,使敌人来不及反应;三是射程远,超过100公里,能在敌防空火力防圈外安全发射,确保载机安全;四是导引头专一,AS17的导引头专门针对爱国者等美国和西方大量装备的雷达,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使之成为这些雷达的“克星”。   2、缺点不容忽视。AS17的缺点正来自于上述的优点:为保证大威力,高速度,远射程,AS17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重量和庞大的体积,“哈姆”长4.148米,弹径0.254米,而AS17长5.6米,弹径加上助推火箭达1.3m,过大的直径使之无法采用双联挂架;“哈姆”重366千克,而AS17的国产仿制型YJ91重600千克;这使得歼8飞机只能在腹下中线挂载一枚,而即使是强悍的SU30也只能够挂载4枚,虽然这时候它依然能够挂装4枚R77用于对空,但加上指示吊仓等外挂后,原本以机动性见长的SU30恐怕很难发挥优势。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反辐射导弹最常用的三种攻击方式:自卫方式、预置方式和随遇方式,如此的重量和体积使之通常只适用于预置方式,而反观“哈姆”,即使是F16轻型战斗机,也可轻松地用双联挂架在响尾蛇或者阿姆拉姆边上挂上一枚,应对随时出现的地面危险,本次伊拉克战争中F16摧毁爱国者的雷达就是最好的说明,作为战斗机自身自卫用的“小手枪”而言,AS17这把手枪显然太大了点。   如果我的上述说法属实的话,在不久的台海空战中,恐怕会出现这样一副尴尬景象:我战斗机挂着AS17、SD10、PL9杀向敌人,雷达上出现了敌人残存的战斗机,由于挂着沉重和气动阻力大的AS17,本来以机动性见长的我机不得不抢先发射SD10,SD10由于距离太远,其对敌机的作用由击落变为干扰,大部分敌机避开了SD10继续冲了上来,向我机发射阿拉阿姆/米卡/天剑2,我机为了躲避不得不抛弃副油箱、昂贵的对地弹药和AS17,少数技术较高的飞行员没有抛弃AS17,但敌机已经继续冲了上来进行格斗,此时也不得不抛掉它以换得宝贵的转弯加速性能,好不容易打发掉这些敌机,雷达告警器急速地蜂鸣起来,下面有爱国者,可惜,由于没有了AS17,爱国者肆无忌惮地用雷达跟踪着我机,怎么办?本是消灭它的大好时机,现在却要被它撵着跑,硬着头皮进攻吧,虽没有别的弹药,GSh-30-1 30mm转膛机关炮1500发/分钟的射速也不是吃素的,可SU30用机关炮去扫射地面目标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咱们还没富裕到学美国姥用B29轰炸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吧,况且天晓得下面除了爱国者还有什么鸟东西,霍克、高射炮还是不发出雷达波的复仇者。呼唤友军火力?后面的攻击机群已经跟了上来,来不及了。逃跑?更不是解放军的风格,难道让飞豹们去独立作战啊?哎,两难啊。   此外,AS17还有其他不少缺点:第一,由于电子技术的一贯落后于美国,AS17的导引头工作频率比较狭窄,专对付爱国者设计的导引头当然有专一的好处,缺点就是一旦敌人采取电子反制措施,将雷达频率进行大的变化,恐怕会使得AS17力不从心;第二,AS17缺乏“哈姆”AGM88B的“在线重编程”技术,这样在遇上突然出现的目标时难于对付;第三,“哈姆”的GPS/INS制导方式难以为我所用,因为战时GPS肯定会受到美国的干扰,这是美国介入台海最起码的方式,要连这都不干军方没法向国会交代;第四,昂贵的价格,“哈姆”单价是288000美圆,AS17价格不清楚,但毛子晓得咱们台海急用,卖咱们的肯定不便宜,据一个军友介绍我“宜昌”舰舰长说一枚C802价格是500万人民币,AS17肯定更贵,现在就算它也是500万,假设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5万美圆,一个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5万人民币,可以看出“哈姆”是一个家庭年收入的6倍,而AS17则是100倍,要是算上咱们还有那么多贫穷的农民,呵呵,用不起呀。有这么一个战例:为了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摧毁对方雷达,必须连续发射大量的“哈姆”以期望形成一个覆盖对方工作时刻的“导弹流”,于是在“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战斗机对一个南联盟雷达目标发射约 100 枚“哈姆”都未能将它摧毁,最后该雷达却被一枚英国的“阿拉姆”(ALARM,“空射反雷达导弹”的英语缩写)摧毁,因为该导弹投射后可以打开自带的降落伞,在空中先等待敌方雷达开机。大家算算,这个仗怎么打?第五,磨灭飞行员的锐气,现代空战,谁不希望老远发现目标,再在其火力防圈外发射导弹,象打电子游戏一样将之消灭,相比“哈姆”的短腿而言,AS17腿自然长多了,似乎更有以色列那种将空军称为“长臂”的感觉,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问题是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我军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尚不能百分之百地取代普通弹药,甚至许多制导弹药也需要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发射,如“小牛”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所以许多时候飞行员还必须驾机冲入敌人的火力圈,尤其是根据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的统计,大多数的敌方雷达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是反辐射导弹摧毁的,还是要靠其他武器甚至是俯冲轰炸,这就需要飞行员发射AS17后继续冲上去,在没有奏效的情况下补它一家伙,至少是守在边上确保摧毁再离开,如果美国飞行员都敢拿着“哈姆”在离敌人十几公里远的地方“拼刺刀”,我们的飞行员却只敢躲的老远猛射AS17,那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本人这么说决不是明明有了远程武器还要飞行员冲上去送死,而是担心一味靠远程武器会消磨飞行员的意志,不利于无可避免的近距空中打击。   三、迅速发展我国的“哈姆”   显然,我军只装备AS17,就象陆军只装备马克沁机关枪一样是不行的,必须有一种轻型、高速、廉价的反辐射导弹装备我各型战机,这种导弹要象54手枪那样,成为我军战机的“贴身”武器,任何进入有敌防空导弹的区域的飞机只要需要,都能方便地挂载,这种导弹要做到:1、导引头灵敏度高,能够从各方向甚至背瓣进入;频率宽,能够对付台军目前和可能装备的各型地空导弹;可更换或者升级能力强,通过简单地软件更新或者硬件插换涵盖未来的可能目标,如日本国“金钢”舰的相控阵雷达等;2、复合制导+先进发动机,如GPS/INS(替换为GRONASS和)北斗或者红外焦平面制导、毫米波制导等,发展新一代高冲压发动机;3、发展配套技术,根据有关资料,目前除F/A-22 上的 ALR-94 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精度可能允许直接对远射程反辐射导弹提供火控数据外,其他第三代战斗机还需要附加配套定位设备;4、引入类似美军的成本控制概念,精益生产方法等,控制成本;5、紧跟国外先进技术,如美国正在实施的“快弩”项目、对敌防空摧毁(DEAD)概念等,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尽管美国在国防电子领域对我严格封锁,俄罗斯在这方面的弱势和不可靠又让人放心不下,但并非没有其他途径,如德国正在研制的“阿米格”各方面性能就相当甚至优于美国正在研究的“哈萨姆”,而我国和德国的军事合作交流由来已久,据说我军的新型坦克、潜艇等都曾获得德国的技术支持,导弹自然也可以走这个思路,“欧盟还没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没关系,可以合作研究发动机、数据链等“民用”技术啊,此外南非、以色列在这方面做的都很有特色,都是我们的突破口。   我国已有利用HQ61改进为反辐射导弹的经验,现在加上吃透YJ91,再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款新型导弹一定能出现在我军战机身边,成为我机的贴身利器,让敌人的任何雷达闻风丧胆,使敌人成为没有眼睛耳朵的聋子、瞎子,在我军的重拳下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