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演化进程是怎样的,谢绝在网上下载,简单明了就可以。
中国的演化进程是怎样的,谢绝在网上下载,简单明了就可以。
中国佛教的演化进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我这里主要指汉传佛教的演化过程,主要是: 一,引进消化阶段 时间是从汉朝到唐朝,在这个阶段,佛教的各个宗派以两条路线先后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印度直接传入,一条是从西域诸国逐步传入。 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佛教教义的进行消化。同时,佛教的各个主要宗派在中国都先后出现,基本上是宗派林立。 二,本土化和创新阶段 时间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朝中叶。特点是佛教教义在消化的基础上开始同中国本土融合。 在佛教研究中将其大体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道家理论的结合,二是在宋朝开始与儒家理论的结合。通过这两个阶段,最终由佛教禅宗完成了对佛教教义的本土化,代表人物是六组慧能。 佛教史学者认为,禅宗是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或者说,佛教从印度的原始佛教开始演进,其最高阶段是在中国完成的。 由于禅宗完成了本土化,并将佛教发展到最高阶段,于是,佛教的其他宗教教派无法与禅宗竞争,先后消失。 三,世俗化和衰落阶段 时间从明朝中叶到民初,主要以两个发展趋势为代表。 一个趋势是佛教开始向民间普及,佛像从寺庙进入家庭,佛教的宗教仪式成为民俗。比如,现在作为民间民俗的丧事仪式,实际上原为佛教的仪式转化而来。 在佛教世俗化的过程中,民间原有的巫术观念与佛教结合,产生了弥勒教、白莲教等一些新的教派。另外,抽签算卦也开始进入佛门净地。 另一个趋势是三教合一,即把道教、儒教和佛教合为一教的动向,在清朝中叶康熙时期,三教合一成为国策。其间,净土宗突然崛起。 三教合一标志着佛教失去了其原来具有的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地位的下降,是佛教衰落的一个转折点,而净土宗的崛起,应该是为了挽救佛教衰落的一次反弹。 四,适应社会现代化阶段 时间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特点是“人间佛教”的提出。 随着西方科学进入中国,佛教原来构建的社会价值观体系瓦解,而佛教中迷信成分变得十分突出,因而其说服力日渐消退。当时一批接受过西式教育的人便设想以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观念为基础,借鉴基督教新教的“人间天堂”的理论,对佛教进行再一次的改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跟上社会发展进程,以期扭转这个趋势,重振佛教。其中的代表人物像赵朴初、李叔同,包括现代的南怀瑾、星云。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这批人的带领下,佛教投入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中去,作出了很大贡献,人间佛教也为信众所接受。 但是,尽管人间佛教的提出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能否改造佛教成功还在未定。因为,从目前趋势看,除了人间佛教这个趋势以外,还有两个趋势也在发展。 一个是原教旨化趋势,这一趋势主张回到佛教的早期经典上去。大悲寺就有这方面的特征,比如摒弃金钱、苦行、五宗同修等等。这个主张吸引了不少信众,影响很大。 另一个是迷信化巫术化的趋势,神棍混迹其中,在当下也越演越烈,烧香拜佛不是出于信仰,而是为了求财辟邪,算命打卦等等,这也有很庞大的受众。 总之,佛教如何跟上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纵观佛教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佛教只有和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提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才能兴旺。 大体就是这些,供参考。 ------------------------------------------------ 对于匿名评论者的几句话: 佛家讲缘,在这里一问一答是结个善缘,至于选谁的答案,全凭楼主意愿,犯不上相互贬低。 从你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对佛教中的一些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提倡人间佛教是整个中国佛教的一个共同行为,而不论禅宗律宗都参与了,都有一些人积极活动其中。至于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中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但由于他晚年对于人间佛教有些其他说法,因而一般避讳而不提。 接触佛教,有人是为了信仰,有人是为了开阔眼界,但不管怎样,都是会理性对待人生,而不是游戏风尘。 古人讲举头三尺自有神明在,欺心暗室小心神目如电,所以,匿名并非能够逃避什么,也许报应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