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良渚文化!
请介绍一下良渚!
良渚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江阴这块肥沃土地上的先民被现代考古学称为“良渚人”,他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他们开始种植大片的水稻、花生、蚕豆、甜瓜。女人们在家采桑养蚕,织出精美的丝麻衣服,男人们不是使用打制精细的石制农具耕田就是泛舟湖上捕鱼。作坊里也一天到晚人声鼎沸,工匠们在为宗主精心制作祭祀用的玉器,这是考古学家们“复制”出的当时的一种生活场景。事实上,良渚文化时期,太湖地区已形成了几个中心聚落群。在太湖北郊江阴、武进、常州境内,出现了以武进寺墩遗址为中心聚落的聚落群。这个聚落群包括江阴高城墩、望海墩、栗山、璜塘河、南楼、璜塘()等遗址。当时的先民大多居住在土墩上,房屋建筑大多为长方形的地面式建筑。房子外面有门棚,出现了炊住异处的习俗。   良渚人生活时期,江阴的农业已由锄耕衣业进入犁耕农业。江阴西郊璜土()1号水井中出土了一件石犁,通长47厘米,系灰黑色石料制成,犁尖呈三角形。这种大型石犁安装在木质犁床上,利用中部圆孔系上绳索,一人前应,一人后扶,使犁向前耕地翻土。此外还有破土器、耘田器、石镰筹新式农具。除了石制农具外,江阴先民还制作鹿角农具,夏港璜塘河畔出土一件鹿角镐,这在原始时代属罕见,生产工具的进步,也足见江阴当时稻作农业的发达。   当时的制陶业也在崧泽文化时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盛行黑陶和灰胎黑皮陶。陶器造型规整,胎薄轻巧,而且光泽度好,器类多样,江阴璜塘出土的一件黑陶高颈深腹宽()壶壶腹椭圆,胎壁较薄,仅0.3厘米,可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相媲美。   制玉业是这个时期氏族部落的重要手工业,良渚文化也因其玉器的精美而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良渚古玉中的琮、璧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玉。江阴石庄高城墩良渚文化墓葬共出土玉器145组约279件,其中玉琮为5件,玉璧为7件。而从墓葬中发现的玉钺则是氏族首领拥有权力的象征。它也是先民对武器崇拜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另外,江阴出土的史前装饰玉,玉质光润柔美,色泽美丽,呈现出曲线的韵律美和轻盈秀逸的装饰美,这反映出了当时先民的一种原始的审美意识。   随着农业、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各氏族部落间财富逐渐增多,有了积余。江阴这一时期陶壶等酒器的出现,说明先民们已将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于是便发生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商品交换,这也促进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人工营造的有“土筑金字塔”之称的墓葬及墓内随葬玉器的多寡也表明当时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已开始出现。江阴高城墩就是这类土高台,长约100米,宽约80米,高出地面8米,平面呈椭圆形,规模之宏大可以想像所需土方量之巨。   事实上,父系氏族公社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社会财富的相对集中,江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和古国,而江阴高城墩、璜土、璜塘河、南楼等原始聚落正是武进寺墩古国的组成部分。古城古国的诞生,便表明了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在江阴的解体,江阴的先民正在迈入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