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给患者输液配药时,应不应当当着患者及家属的面进行操作?我在医
我在护理我父亲时,(我父亲就是输液,每天输几种药)每天都是家属领来药品,然后护士再取走,护士配药时,从不让病人及家属看,如果在旁边看,护士就撵,说回去等着吧,然后把配好的药拿到病房给患者输上.病房里的患者和家属私下里都说,如果一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里本来要配四支药,可是护士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只往里配了一支药,留下三支药自己拿去卖了,谁又能知道呢?医院的墙上或地上总能看到"收药"的传单,很多药品都是非常贵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谁能保证每个护士都是心地善良的白衣天使呢?我看到护士值班时通常只有一人或两人,她们
 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个别地方确实存在此类问题,媒体上也时有曝光。“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如果连自己手中的输液配药也要惨遭截留,真是不能不让人感到一种震惊。 但让患者或家属进入配药房,肯定是不现实的。输液配药一般都是采取无菌操作,围观的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引起二次污染。有的虽然配药房是透明的,外人其实也不会看出什么猫腻。如果配药暗箱真的普遍存在的话,那也不是“透明”配药室能解决的问题。 各个病人的年龄、病情不一样,所用药剂量也不一样,是否截留药物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小孩用药,可能会一支药只用了一半或三分之二,那并不能说明医生或护士给病人“缺斤少两”。 应该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和护士还是敬业的,绝大部分医院操作还是规范的。就输液而言,一般情况下,配药输液至少3名护士要对包括患者的就诊床号、姓名、输液药品名称、药品浓度、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等进行核对。此外,为患者挂上吊瓶时要核对,拔完针头后还要检查,以备出现问题采取措施。 一些医院的做法值得推广,如“静脉输液药物配置后的空药瓶保留至病人输液结束后2小时方可弃掉,以避免医疗隐患的发生”。其具体做法是:护士在为门诊和住院患者配置输液药品时,将药品写上病人的姓名、床号,药品配置后,将空药瓶放在相应写着病人姓名的塑料杯中,直到病人输液结束后2小时,以便患者随时查对。另外,院方在实施“配置环节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明堂亮灶”的形式,将门诊和住院部所有处置室的玻璃都换成了透明玻璃,既方便患者监督,又对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鞭策作用。经过实践,此做法已成为护士的自觉行为。医院的这项制度是受“输血袋要求保留24小时”这一规定的启发,它的初衷也是由于个别患者对输液药品配置的药量提出质疑,可护士又解释不清,这样做既可还护士清白,又能让病人安心、放心。 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