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90
介绍一下9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和贡献在哪里,并且详细介绍04.05.06三年的得主具体贡献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纳斯(孟加拉) 2005 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总干事巴拉迪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4 肯尼亚环境部女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3 伊朗女伊朗律师艾巴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02 美国前总统卡特获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2001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 2000 美国前总统卡特获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1999 医生无国界组织 1998 特里姆利和胡米(北爱) 1997 威廉姆斯 1996 贝洛、古斯芒(东帝汶)、 特林伯、休姆(北爱) 1995 罗特巴拉特(英)、帕格 沃什(和世界事务会议) 1994 阿拉法特、拉宾、佩雷斯 1993 曼德拉 德克勒克(南非) 1992 门楚(危地马拉女政治家) 1991 缅甸反对党领导人昆山素季 1990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88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87 阿里亚斯(哥斯达黎加) ·1986 韦塞尔(美国) ·1985 世界卫生反对核战争组织 ·1984 图图(南非大主教) ·1983 罗夫莱斯、瓦文萨 ·1982 米达尔(瑞典) ·1981 联合国难民事务专员署 ·1980 埃斯基维尔(阿根廷) ·1979 特里萨修女(印度) ·1978 贝京(以)、萨达特(埃) ·1977 大赦国际 ·1976 科里根、威廉斯(英国) ·1975 萨哈罗夫(苏联) ·1974 佐藤荣作、麦克布赖 ·1973 基辛格、黎德寿(越) ·1971 勃兰特(前西德总理) ·1970 博劳格(美国) ·1969 国际劳工组织 ·1968 卡森(法国) ·1965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64 马丁·路德·金(美国) ·1963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62 鲍林(美国) ·1961 哈马舍尔德(瑞典) ·1960 卢图利(南非) ·1959 诺埃尔·贝克(英国) ·1958 皮尔(比利时) ·1957 皮尔逊(加拿大) ·1954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 ·1953 马歇尔(美国) ·1952 施韦泽(法国) ·1951 茹奥(法国) ·1950 本奇(美国) ·1949 博尹德·奥尔(英国) ·1947 英国教友会 美国教友会 ·1946 巴尔奇(美国) ·1945 赫尔(美国) ·1944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 ·1938 高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1937 塞西尔(英国) ·1936 拉马斯(阿根廷) ·1935 奥西茨基(德国) ·1934 亨德森(英国) ·1933 安吉尔(英国) ·1932 09日 18:32 ·1931 亚当斯(美国)、巴特勒(美国) ·1930 瑟德布洛姆(瑞典) ·1929 凯洛格(美国) ·1928 09日 18:32 ·1927 比松(法国)、奎德(德国) ·1926 白里安(法国)、施特莱斯曼(德国) ·1915 ·1914 ·1913 拉方丹(比利时外交官) ·1912 鲁特(美国) ·1911 弗里德(奥地利) ·1910 国际和平局 ·1909 贝尔纳特(比利时)、德康斯坦(法国) ·1908 阿诺德森(瑞典)、巴耶(丹麦) ·1907 莫内塔(意大利)、雷诺(法国) ·1906 罗斯福(美国总统) ·1905 苏纳特(奥地利人[女]) ·1904 国际法协会 ·1903 克里默(英国) ·1902 戈巴特(瑞士)、桂科蒙 (瑞士) ·1901 桂南(瑞士)、人帕西 (法国) 2006年:尤纳斯,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学任经济系主任的孟加拉上层精英人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挑战传统的金融体系和无效率的官僚体制。他在三十年中从借款二十七美元给四十二个赤贫农妇开始,发展了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其中百分之九十六为妇女)、一万两千五百四十六名员工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他的银行有一千二百七十七个分行遍及四万六千六百二十个村庄,还款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八九,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穷人比富人更讲信用”。 2005年:穆罕默德·巴拉迪1942年生于埃及。20世纪60年代,他在开罗大学获得法律学士学位。1971年和1974年,他又先后获得纽约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巴拉迪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1964年,年仅22岁的巴拉迪进入埃及外交部,开始其外交生涯。此后,他两次在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1984年,已积累了丰富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工作。1984至1987年,他先后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驻联合国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律顾问和法律部主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外关系部主任等职。由于工作出色,他1993年被任命为负责对外关系的助理总干事。   1997年12月1日,巴拉迪接替前任瑞典人布利克斯,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1年9月获得连任。在此期间,他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的严峻考验。   在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巴拉迪一直主张以公正的立场进行核查,并对美国提供的情报提出质疑。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巴拉迪曾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核查报告,并明确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安理会将核查时间再延长“数月”。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坚持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多次声称对伊采取制裁措施。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巴拉迪认为,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伊核问题采取冷处理是最为明智和理智的做法,并坚决反对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在巴拉迪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12月,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在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方面,巴拉迪一方面敦促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同时也呼吁韩国在核试验问题上保持透明度并及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面对中东地区唯一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以色列,巴拉迪曾提出建立中东无核区的建议,试图说服以色列改变其核政策。   由于巴拉迪在处理和解决国际核问题上业绩显著,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国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代表要求他连任。2004年9月底,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表了关于巴拉迪决定谋求连任的备忘录。由于巴拉迪在处理和解决国际核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与美国的立场相左,因此美国以国际原子能机构领导人任期不应超过两届为由,拒绝支持他连任,并不惜运用窃听手段,企图搜集不利于他的“证据”,迫使他下台。但6月初以来,美国的态度发生变化。6月9日,巴拉迪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会见后,赖斯正式宣布美国支持巴拉迪连任。 2004年:1977年,她在肯尼亚创建启动了“绿带运动”,该运动至今已种植了至少1000万棵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