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起源与哪里为什么中国不把它刻意发扬光大佛教是外来文化为什么这?
这个问题有些意思! 据有学者考证,儒学起源于上古的祭祀(祀祖、祀天)礼仪。其实,从起源看,儒是带有宗教性的;但儒学传承了几千年,却始终没有真正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儒教是个定位模糊的“准宗教”概念。其中原因恐怕自是纷繁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儒学在传承中实际上把“皇权”凌驾于“天道”之上了,这是由我国历史上残酷的政治环境和人民素质所造成--那些殉道的儒者、墨者们千万人头落地以后,老百姓对政权的畏惧尤胜于天了。所以,所谓“儒教”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治哲学(就像现代政党的什么主义似的),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 至于佛教为什么在中国盛传,并非因为外来与否,而在于其思想教义能补中国本土文化之不足。正是我们先人见到这种互补性,于是以开放的心态和,将这种外来文明融入。 具体来说,大致有这几点: 1、佛教相对来说,对政治干涉最少。佛教教义要求专职住持传教者必须出家,脱离家庭身份和社会政治身份,并主张信仰者随顺国家政府而非对抗。这样,佛教对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而言,是最安全的宗教,不容易被人利用而变成政治组织。于是,统治阶级宁愿让人民信佛,并带头推广。 2、佛教教义系统逻辑严密,并从一开始就经过印度因明学(古代印度逻辑学)的理证和佛陀、祖师的事证。这种逻辑性是我国本土文化中所少见的。我国本土文化多重直觉性、感性的哲思,而缺少用严密逻辑建构整套系统的实践,当然,也许“中医学”是我国本土文化中少有的逻辑系统。 3、佛教有完整的人生终极指归路线图,而这是我国本土儒教和道教所不具备的。本人所理解的“佛教人生终极指归路线图”的大致脉络见附图。这种完备路线图的意义在于,无论一个人出于什么目的去信仰佛教--无论是为了人天福报还是解脱苦恼,无论是普度众生还是求证佛果,在此过程中无论处于什么阶段和层次,总有一条路可以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境--换句话说,佛教并不苛求弟子在求福报和求菩提、求解脱和求菩提之间做什么取舍,而是一切随缘,在什么层次说什么话。同时,阿罗汉、缘觉、独觉以及他方净土的快速解脱路线也迎合了那些正饱受人间痛苦煎熬的民众,在心理上满足了他们急于厌离这个充满战乱和灾疫的人世间的向往,于是在当生现世获得及时的止息痛苦的觉受。这种完善的人生指归路线恐怕在世界所有各宗教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