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分别从智者学派、中世纪天主教、文?
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分别从智者学派、中世纪天主教、文艺复兴、改革、启蒙运动五个阶段来说)。 200至300字即可。
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智者学派 智者普罗泰戈拉 安提丰 人是万物的尺度 探究问题 学生追求真、善、美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 情景分析 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 哲学观点。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先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搞清楚人文主义的含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本课的引言由插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建议教师以插图为素材,提出问题:你从插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引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智者学派”,教材介绍了智者学派的出现和他们的观点、主张,以此说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已经把“人”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最早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1)智者学派的出现 本目的讲述可适当介绍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分析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古代希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奴隶制城邦,在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希腊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他们为诸神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相信神能主宰人间祸福,为了祭奠神而举行各种庆典。于是这些神话也成了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公元前6世纪,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开始寻求新的关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观念。产生了众多哲学家。希腊人把哲学称为“爱智慧之学”,赋予它循理论智、探究天地社会人间万象演变因由的任务。最早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以及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但他们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智者们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2)智者学派的观点 本部分重点介绍智者学派的概念和他们的主张。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戈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安提丰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梭伦改革时期。他援引自然为根据,根据人在自然需求方面的平等论证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说:“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3)智者学派的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建议:本目内容可提出问题,由学生阅读,问题1.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3.什么是人文主义?意义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目“苏格拉底”,教材重点介绍了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他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呐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识”的观点。他引导人们去思考哲学问题,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以另一种方式阐释了先哲的使命。本目在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介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引导学生学习苏格拉底的意志品质,注重素质的培养。 教学建议:本目多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同时注意为后面的教学设下伏笔。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大屏幕背景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由学生讲述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诸神的人格化,导出希腊是欧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智者学派”一目的教学,用资料片介绍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公元前5世纪希腊会产生智者学派”去观看,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归纳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条件。教师指出普罗泰戈拉、安提丰观点的进步性。 关于“苏格拉底”一目的教学,可以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分配角色,课堂上演出课本剧,内容可涉及苏格拉底的生活态度、思想主张及教育方法;也可一人扮演苏格拉底,另一人扮演差不多同时代的中国哲人孔子,让学生分析、比较中西文化,形成感性认识,继而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导入新课时,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展示古希腊文化成就。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不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和它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 案例二 在讲授“苏格拉底”时,安排学生可以表演的小剧目: (1)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2)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 解题关键:人的需求。 思路引领: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答案提示:这句名言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但是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都是万物的尺度,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这一学说本质上是怀疑主义的,并且其根据的基础是感觉的“欺骗性”。 【学思之窗】 想一想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 解题关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 思路引领: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的思想家。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等。 【学思之窗】 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这种做法? 解题关键:材料中的信息。 思路引领:“你”怎样看待。 答案提示:苏格拉底热爱知识,坚持真理。他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先树立了教师的风范。苏格拉底很受青年的敬仰,他的智慧,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他公道正直,为了坚持正确意见,既不怕得罪权贵也不在乎冒犯大众;对世俗成败不介于怀;虽然在受到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后也不肯违犯国家的法律而求生,他的勇敢殉道精神,为青年树立了守正不阿的楷模。(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解题关键:智者对幸福的看法。 思路引领:智者的观点。 答案提示: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2.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解题关键:苏格拉底心目中的“人”。 思路引领:苏格拉底的主张。 答案提示: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该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 二、学习延伸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对人的道德有什么要求?能找出一两句格言,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说教进行对比吗? 解题关键:了解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 思路引领:同时代中西文化的对比。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先哲们如老子、孔子等对人的道德提出了许多主张。如大公无私、敬业奉献、诚实守信、以德报怨、慈善俭朴等等。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两者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中西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由于二者所处的环境上的差异,二者的取向也存在着差异:苏格拉底寄期望于具有自觉道德人格和丰富知识技能的新人群的产生,由他们来改正现实秩序的不合理性,实际就是要建立一种平民政治。而孔子则主张“学而优则仕”,将道德作为万能的政治手段,寄期望通过对人心的道德改造,恢复逝去的周朝时统治和生活秩序。即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生成。这种差异一定意义上预示着中西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分道扬镳。 2.小讨论:“人的本性”与法律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解题关键:人性与法的关系。 思路引领:两者的对立统一。 答案提示: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 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山东省潍坊一中 鹿永刚 曾繁武)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2.课文注释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在希腊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这些神话长期口头流传,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形成一整套神话故事。众神各有分工,宙斯是最高天神,海神、冥神、农神都是他的兄弟姊妹,太阳神、智慧女神、爱情女神、文艺女神、命运女神、战神、火神、酒神都是他的子女;各地还有自己的神。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许多神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英雄传说以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为中心,他们往往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为了造福人类,见义勇为,敢于同恶势力搏斗。希腊神话为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也是欧洲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 古代雅典 雅典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迈锡尼文明时代,雅典就有人居住,这里原来是古代伊奥尼亚人的故乡,公元前12世纪时,多利安人侵入这里。公元前700年左右,阿提卡形成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王权衰落,氏族贵族开始执掌政权。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的执政官有9名,分别执掌国家最高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事务。当权的贵族非常富有,欺压、剥削贫穷的平民,平民非常不满,经过多年的斗争,公元前594年,贵族和平民双方选出的仲裁人梭伦推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此后,又经过了多次改革,氏族贵族的势力不断被削弱,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波斯侵略希腊,雅典和希腊其他城邦一道英勇抗击波斯侵略,经过几十年的坚决斗争,打败了波斯侵略军。雅典也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首领。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进行了改革,剥夺了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后,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公元前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一些城邦发生了战争,雅典战败,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雅典的势力一度恢复,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发展。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与新兴的马其顿爆发战争,雅典战败,成为马其顿的属国。罗马兴起后,雅典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入罗马的版图。雅典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对希腊城邦和罗马以及后世的西欧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 奴隶制民主政治 在古代希腊的许多城邦国家中,奴隶制民主政治广泛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他们享受国家的津贴,有权选举和被选举国家管理人员直至最高长官,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大事,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为国家走上战场。但是,享有公民权的只有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外来移民或奴隶以及妇女是没有公民权的,他们不能享受公民的种种权利。当然,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真正掌权的仍然是那些上层份子。 伯利克里 前495—前429,出身贵族,拥有大量地产,并同工商业有密切利益关系,成为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人物。当时,雅典的领导机构是十将军委员会。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主张扩大雅典海上势力和平民的权利;大兴土木,修建雅典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加强海军,扩建三层桨座舰达400艘;奖励学术,提倡文艺,一时雅典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陪审法庭由每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并给一般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他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进到高度发展阶段,但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采用陆地退守、海上进攻的策略,把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的居民移至雅典城内避难,以致城里人口过度集中,发生瘟疫,居民大量死亡,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也死于瘟疫。本课中选用的插图《伯利克里》是一座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伯利克里头上戴的是头盔,头盔上有两只望孔,作战时,头盔拉下,既可以保护头部,又不妨碍视线。 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奴隶主民主制虽然有很多局限,但它和僭主政治与贵族奴隶主专制比较,毕竟要优越一些,它吸引了更多的公民(奴隶主)参加到政治生活中来。在奴隶主民主制下,例如在雅典,当时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是每月举行二至四次的公民大会,凡享有公民权的人都应参加大会,大会负责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情,选举或罢免政府官吏。除此以外,雅典还有由六千人组成的“陪审法庭”,处理公民的诉讼案件。在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并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辩证法一词是就它的古代意义说的,是从对立意见中发现真理的方法)。 智者们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周游希腊各城邦,招收学生传播知识,同时接受他们的报酬。他们不像伊奥尼亚哲学家和德谟克里特那样重视自然界,重视万物从何开始的问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严格地说,智者派并不是一个以一定的学说为基础的统一的哲学学派,他们只不过是应同样的社会要求产生出来做着类似活动的一批人而已。因为他们自命为能够使人智慧的智慧教师,因此获得了“智者”的名称。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某些智者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于是,“智者”这个词又获得了一种贬义,即“诡辩者”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把智者派称为诡辩派。 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吉亚和安提丰等。 普罗泰戈拉(约前481—411)是智者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积极支持伯里克利,曾参加雅典在意大利南部殖民城邦图里伊制定法律的工作,并认为民主制是最好的国家制度。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希腊文化以人为本的特色。由此出发,他认为国家的好坏应看其是否对人有利或符合人性,因此他主张民主政治;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感觉,而且感觉就是知识,进而否定神的存在,因为凭感觉知识,人既不知神是否存在,也不知神是何形状。这种怀疑论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以一破到底的精神打击了宗教迷信。由此他倾向于万物皆有其物质根源和皆处于运动中的唯物主义思想。然而,应该看到,普罗泰戈拉的上述观点也很可能导致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在哲学命题上滑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高吉亚甚至提出怀疑世界是否存在的结论。他提出三条原则:首先,无物存在;其次,如果有某物存在,这个东西也是人无法认识的;最后,即使这个东西可以被认识,也无法将它拿出来告诉别人。可见,智者学派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这种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对当时和后世西方颇有影响。但总的来看,智者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他们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具有积极意义,有些智者甚至得出奴隶制度违反自然,因此不合理的结论,这在古代思想中可谓独步。正因如此,这些智者的著作和言论也遭到类似德谟克利特的命运,被摧残湮灭而传世极少。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约前480—前408)原来是一个木材搬运工。有一次,德谟克利特遇见他,交谈之后,对他的智力感到惊讶。由于德谟克利特的鼓励和帮助,他开始学习哲学。他是第一个收费的教师。学生入学时,约定先付一半学费,待学成并打赢第一场官司后再付另一半学费。有一次,他向一个叫优安塞隆的学生收另一半学费,这个学生说:“我还没有打赢一场官司。”普罗泰戈拉马上说:“不行,如果我跟你打官司,我赢了,你必须付给我钱,因为我赢了;你赢了,你也必须付给我钱,因为你赢了。” 普罗泰戈拉的著作有《论神》、《论真理》和《论相反论证》等。《论神》开头第一句是:“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他的这些话触怒了雅典人。他的著作从抄录收藏的人那里收集起来,在广场上当众烧毁。他自己也被驱逐出城邦。他在去西西里时,由于乘船沉没而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