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方面有哪些变化??比如在饮食方面或交通方面等!
中国各个方面有哪些变化??比如在饮食方面或方面等!
城市居民最向往的是什么?最担忧的是什么?五年来我们的究竟发生了那些悄悄的变化?最近,国家统计局联合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在全国范围抽选北京、大同、哈尔滨、南京、合肥、洛阳、广州、成都、西安、兰州等10个城市的3000户城市居民家庭,联合开展了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调查表明,五年来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人们最向往的生活已经从“经济富裕”转变为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本次调查是中央电视台近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剖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变化的一大行动,调查结果将分10集在中央台二套黄金时间播出。届时,曾荣获全国经济类节目一等奖的央视《生活》栏目还将邀请十个被调查城市的市长与市民进行对话,同时,十城市当地电视台也将参与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记者日前从央视《生活》栏目得到的独家调查资料表明,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18大变化—— 一家之主多为女性 本次调查要求被访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户主,即在家庭中具有经济决定权的人。调查结果表明,一家之主男性占46.6%,女性占53.4%,城市家庭一家之主女性多于男性。这一特征在北方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北方城市女性是一家之主的比例为55.5%,南方城市则为51.3%。这一调查结果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男人当家”这一传统观念和习惯,正在逐步被淡化,更多的女性开始当家,尤其是年轻家庭更趋向于“女人当家”。 生活水平改善 收入档次提高 近70%的市民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比五年前有所改善,其余被访者则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基本没变化”或者“有所下降”。五年前,有25%的市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档次在6000元以上;如今,这一比例达到了49%,几乎翻了一番。五年来,市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档次在万元以上的比例由6.3%增加15.6%,收入档次在2000元以下的比例则由19.8%下降到8.7%。 多数家庭金融资产增加 目前,有55%的市民家庭拥有的债券、股票、存款、现金等金融资产比五年前有所增加。其中,16.6%的市民家庭金融资产增加数量达到或超过1倍。另外,有21.6%的市民家庭金融资产跟五年前差不多,23.4%的市民家庭金融资产比五年前减少。对于金融资产减少的这部分市民家庭来说,有40.7%的市民家庭把“购买住房”作为家庭金融资产减少的首选原因,有13.8%的市民家庭把“子女上学”作为首选原因。 家庭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吃穿比重下降 五年前,市民家庭有一半多的花费是花在吃穿上面(吃穿比重为63.47%),现在则不足一半(吃穿比重为49.19%)。市民家庭全部消费支出中,除食品和衣着外,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医疗保健、通讯、教育和居住支出比重则上升较多从消费结构比重的排列顺序看,五年前依次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教育、杂项商品和服务、文化娱乐及文娱用品、医疗保健、通讯、交通。现在依次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及文娱用品、杂项商品和服务、通讯、交通。 家庭大件商品更加普及 五年前和现在市民家庭普及程度最高的前三样大件商品均为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其普及率从接近90%上升到超过95%。目前在市民家庭普及率超过40%的大件商品还有:住宅电话(87%)、电风扇(84.7%)、抽油烟机(64.9%)、热水器(62.7%)、照相机(54.5%)、影碟机(53.8%)、空调器(47.6%)、微波炉(43.7%)、手机(41.2%)。另外,在市民家庭有一定程度的普及,普及率在15%以上的大件商品有:录像机(39%)、音响(30.3%)、个人电脑(26.8%)、电暖器(22.8%)、吸尘器(20%)、浴缸或淋浴房(18.1%)、浴室暖风机或取暖灯(15.1%)。今后五年内,个人电脑、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手机、热水器、自来水净化器、家庭汽车、摄像机、影碟机、洗碗机、数码相机等大件商品将成为热销商品,分别有17%-7%的市民家庭表示了购买意愿。 做饭时间减少,饮食更营养、健康 五年前,有50.4%的市民家庭要花费1个小时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一顿晚餐,现在只有39.5%的市民家庭愿意这样做。而花费半个小时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去做一顿晚餐的市民家庭由五年前的22%增加到30.9%。市民家庭在饮食方面,选择“比五年前重视”比例最高的是“购买食品看保持期、成份”(59.4%),其次是“注意多吃蔬菜、水果”(55.7%),再次是“尽量食用健康食品、天然食品”(49.7%)。另外,市民家庭选择“比五年前重视”比例在40%以上的还有:“减少菜的量,增加菜的种类”(43.7%)、“注意不过多摄取糖份、脂肪类”(43.2%)、“尽量购买新上市的时令菜”(43%)、“注意摄取各种营养及营养均衡”(42.3%)和“控制盐份的摄取”(40.5%)。 穿着打扮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 在穿着打扮方面,市民家庭选择“比五年前重视”比例最高的是“服装的款式”(39.6%),其次是“服装材料的质地”(37.2%),再次是“内衣、内裤等”(36.2%)。另外,市民家庭选择“比五年前重视”比例在25%以上的还有:“服装的色彩”(36%)和“发型”(25%)。这说明,现在人们更追求穿的质量和个性,但在打扮方面重视程度要低一些。 城市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出行更加方便和舒适 有90.5%的市民认为,现在出行的方便程度和舒适程度都比五年前提高。另外,有7%的市民认为现在出行的方便程度提高了,但舒适程度降低。从市民上班(或上学)的出行方式看,虽然五年来都主要是靠骑自行车和坐大公共汽车,但比例却由五年前的84.4%(骑自行车为58.7%,坐大公共汽车为25.7%),下降到现在的74.5%(骑自行车为47.1%,坐大公共汽车为27.4%)。现在市民上班(或上学)开始更多地选择骑摩托车、坐小公共、打车和开自家的车,这四种方式的比例由五年前3.5%(骑摩托车2.3%、坐小公共0.9%、打车0.2%、开自家的车0.1%),增加到现在的7.9%(骑摩托车4.8%、坐小公共3.2%、打车1%、开自家的车0.9%)。 居住面积增加 条件有所改善 与五年前相比,有近39.3%的市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五年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4.5平方米,增加到17.9平方米,增加了3.4平方米。从家庭住房面积结构分布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14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从40.2%增加到58.5%,而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从20.2%增加到35.2%。在居住条件方面,市民家庭认为有“很大改善”和“有些改善”的依次为(按选择比例高低):交通方便程度(80.3%)、周边的卫生绿化环境(58.7%)、周围的治安环境(56.3%)、厨房设备(54.5%)、卫生设备(52.6%)、家具摆设(52.5%)、空调暖气等设备(48.1%)、浴室设备(46.2%)、通风设备(45.7%)、壁橱等收藏功能的空间(35%)、隔音隔热性能(26.3%)。 郊游和逛公园成为市民喜爱的娱乐休闲活动 与五年前相比,市民在娱乐休闲活动方面次数有所增加的项目,比例最高的是“短距离郊游”(41.3%),其次是“去公园或游乐场”(40%),再次是“参加体育锻炼活动”(37.4%)。其余依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游览动物园或植物园”(25.9%)、“国内观光旅游”(23.8%)、“打麻将”(20.5%)、“棋牌类活动”(20.4%)、“唱卡拉OK”(19.6%)、“参加展销会或博览会”(19.3%)、“参加美术展览或博物馆”(12.3%)、“跳舞”(9.7%)、“去体育场馆观赏体育比赛”(8.9%)、“看电影”(7.2%)、“到酒吧喝酒”(7.1%)、“看演唱会”(6%)、“去咖啡屋喝咖啡”(5.2%)、“国外观光旅游”(4.5%)。与五年前相比,在市民参加的娱乐休闲活动项目中,“次数减少”比例最高的是“看电影”(38.8%),其次是“游览动物园或植物园”(26.4%),再次是“参加美术展览或博物馆”(19%)。 职业满意程度略有提高,高工资成为就职首选目标 在有职业和市民中,有22.3%的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比五年前高一些,而有17.9%的人却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比五年前低一些。有31.7%的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与五年前一样,有8.1%的人对自己从事职业与五年前一样不满意。另有20%的人说不清楚自己对从事的职业是否满意或满意程度是否提高了。如果打算换一个工作的话,有57.1%的市民把“工资标准高”作为就职的首选条件,另有8.8%的市民把“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作为就职的首选条件,再有7.1%的市民把“劳保福利待遇丰厚”作为就职的首选条件。这说明,现在人们就职更多地是考虑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时的心情,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时间长短并不太在意。 生活中最担忧的事项大换位 市民在对五年前生活中最担忧的三件事选择时,选择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47.8%)、“家人身体状况”(46.9%)和“家中住房紧张”(31.2%)。而现在市民在对生活中最担忧的三件事选择时,选择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家人身体状况”(53.2%)、“社会不稳定,没有安全感”(35.6%)和“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35.3%)。担忧程度上升的依次为:“社会不稳定,没有安全感”、“空气、水等环境污染严重”、“下岗、失业后再找工作”、“家中有人面临下岗、失业”、“家人身体状况”、“子女毕业后就业”、“家庭经营或投资亏本”以及“子女婚姻”(1.1%)。担忧程度下降的依次为:“家中住房紧张”、“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家人工作(成就、前途等)”、“家人上下班路远、不方便”、“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入托、入学”以及“家庭不和睦”(2.8%)。 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成为生活的最大向往 市民在对五年前生活中最向往的三件事选择时,选择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富裕的生活”(57.2%)、“能与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的生活”(48.2%)和“身体健康,心情舒畅”(48.2%)。而现在市民在对生活中最向往的三件事选择时,选择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49.7%)、“经济富裕的生活”(39.1%)和“老后无忧的生活”(34%)。 向往程度上升的依次为:“老后无忧的生活”、“社会治安好、有安全感的生活”、“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活”、“能有机会出门旅游”、“能够有一部家用小汽车”、“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日常生活方便(购物、看病、各种服务等)”、“能得到社会信任与信赖的生活” 以及“拥有一份非常有兴趣的工作的生活”。向往程度下降的依次为:“经济富裕的生活”、“能与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的生活”、“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时间充足、悠闲的生活”、“拥有各种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舒适条件”、“享受各种美味佳肴”以及“穿着体面、时髦”。 信贷消费已被更多的人接受 五年前,有53.2%的市民对信贷消费的态度是“根本不考虑”,到现在这一比例降到了27%。同时,持“完全赞同”或者“可以考虑”态度的市民则分别由19.7%上升到25%、从7.1%上升到20.7%。另外,尝试过信贷消费的市民由五年前的2.3%上升到现在的5.4%。可见,信贷消费这一现代消费意识已逐步被更多的市民接受。 储蓄意识减弱 投资意识增强 更愿意花钱消费 五年前,市民更倾向于储蓄,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积蓄用于储蓄的市民占82%(全部储蓄为37.1%,大部分储蓄为44.9%);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投资的市民占10.8%(全部投资为2.6%,大部分投资为8.2%);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消费的市民占7.2%(全部消费为1.7%,大部分消费为5.5%)。现在,虽然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储蓄的市民仍占多数,比例为51.8%(全部储蓄为9.5%,大部分储蓄为42.3%),但与五年前相比,比例大幅下降,尤其是表示要全部储蓄的比例由37.1%下降到9.5%;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投资的市民增加很多,比例占到了31.5%(全部投资为4.3%,大部分投资为27.2%);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消费的市民增加也较多,占16.7%(全部消费为2%,大部分消费为14.7%)。以上说明,市民的储蓄意识也开始逐步减弱,投资意识明显增强,也更愿意花钱消费。 更多的人开始考虑自己花钱出门旅游 从市民对自己花钱出门旅游态度的变化情况看:五年前和现在,市民对此持“完全赞同”态度的人数比例分别是41.5%和42.2%,人数比例变化不大。但持“可以考虑”态度的人数比例由16.4%上升到27.9%,人数比例增加较多。同时,持“根本不考虑”态度的人数比例由35.6%下降到20.8%。这说明,现在有更多的市民开始考虑自己花钱出门旅游。 晚睡晚起和午休的人增多 无论是五年前还是现在,多数市民是在早晨6点到7点之间起床,人数比例均为55%。与五年前相比,市民在早晨6点之前起床的人数比例,由24.4%下降到19.7%;而市民在早晨7点之后起床的人数比例,则由20.6%上升到25.4%,晚起的人比五年前增多。多数市民是在晚上9点半到11点之间睡觉,五年前和现在的人数比例分别是63.4%和60.5%。 与五年前相比,市民在晚上9点半之前睡觉的人数比例,由17.1%下降到9.4%;而市民在晚上11点以后睡觉的人数比例,则由19.5%上升到30.1%,晚睡的人比五年前明显增多。与五年前相比,现在市民“从不睡午觉”的人数比例,由30.6%下降到24.4%;“几乎天天睡午觉”和“经常睡午觉”的人数比例,由38.2%略升到39.3%;“偶尔睡午觉”的人数比例,由31.2%上升到36.2%。以上情况说明,市民的作息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选择了晚睡晚起,同时一部分市民开始利用午休来补充自己睡眠的不足。 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更加依赖于“吃” 就目前市民的一些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而言,半数以上市民“一定会”或“经常会”去做的事情有:“吃早餐”(87.5%)、“每日三餐时间和份量都正常”(82.4%)、“看食物包装上的制造日期和营养成分”(80.2%)、“有计划的安排工作,不致手忙脚乱”(74%)、“对生命乐观并充满信心”(71%) 、“知道生活中压力的来源”(68.8%)、“知道自我的优缺点所在”(68.3%)、“和亲近的人讨论个人问题及关心的事件”(65.6%)、“阅读有关促进健康的报刊杂志或书籍”(63.9%)、“觉得自己是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和改变”(63.4%) 、“赞美他人的成就”(61.1%)、“把握生命的重心与目标来努力”(60.2%) 、“对生活感到快乐和满足”(57.3%)、“对于工作上的不合理要求反应恰当”(52.1%)、“身体有任何不适或异常时就会去看医生”(51.1%)。与五年前相比,目前市民在生活方式和习惯方面,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依赖和偏重于“吃”,而依然忽视身体的锻炼和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