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梦中深深的焦虑和担忧就是现实中我们未能流露出的最真实的感情?
是否梦中深深的焦虑和担忧就是现实中我们未能流露出的最真实的?
关于睡梦,我前面曾这样回答过一个问题: 其实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 但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过。我有一个相当要好的朋友,相当相当要好的朋友,小学中学都是同学,然后,我们又一起出外打工,过了二年,工作上的原因,他在绵阳我在苏州了。一天晚上,我梦到他的妈妈了,在给我们讲话,讲了很多很多,现在忘了梦里的情形,但当时那个梦确实是很清晰的。 然后,过了一天,家里人就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妈妈去世了!当时,我因为工作没能回去,我父母去参加了葬礼。 我还是说那句话,我不迷信。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确可能会有精神上的某种沟通,这就叫做心有灵犀! -------------------------- 以上回答,完全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那句话,我不相信鬼神之类的迷信,但是相信人与人之间有某种精神上的沟通。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一般来讲,白天的思想过于集中一件事情,睡梦中常常会出现这件事情。 偶尔,睡梦中还会梦到一些平时没有留意到的东西,梦中却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想法。呵呵, 我也这样认为,睡梦中容易流露一个人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梦毕竟是梦,完全不受正常思维控制,常常是离奇古怪的,也不能太当真的。   恭喜你呵,能沾枕即睡,好事呵。优质睡眠的好处就不多说了。 ----------------------   下面贴的是网上搜索到的关于梦的解释。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一种虚幻反映。但为何大量的梦却与客观世界相差很大,甚至做梦者在现实世界中从未见过梦中的东西或情景。每一个夜晚的感觉和事实告诉我们——梦不仅仅是“日有所思”的缘故。   我们在中经常有这种体会:如果白天最大限度的干某一项工作,而且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例如爬山、插秧、下棋等,这种情景很可能在当晚的或以后的梦中出现。据报载,著名化学家蒙捷列夫一连几十天苦苦思索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百思不得其果。可就在一次思索的小睡中,梦见自己排好了那些特殊元素的位置。醒来后,他立即根据梦中的情景偿试,果然正确。(在文学界和科学界这样的例子确实很多)。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久思必成梦。可见,梦中出现不出现,关键是思考的程度如何。   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大家或许有这种体会:睡觉前身体感觉良好,睡着了梦见自己胃痛、四处求医,并吃了不少苦头,醒来后,很容易记起自己在梦中的“所作所为”(无论此时疼痛在持续还是停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待试验者平静入睡后,用非自然光照其身体的某一部位(注意光的强度不宜会致其惊醒);或者用一细绳轻轻地绑住其手指、胳膊或其他部位。待试验者醒来后,询问其在梦中的“所作所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纷繁复杂甚至荒诞无忌的梦景,如果用“久思必成梦”来解释,就显得很勉强了。因为好多虚无缥缈的梦景是做梦者根本就没有见到过甚至不可能想到的。事实让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假设:“梦是由深层触觉引起的大脑的一种不正常的思维活动”。   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一个健康人平静入睡后,他所做的梦是否也是由深层触觉引起的?也就是说,梦是怎样形成的?人为什么要做梦?梦中是否包含预测未来的信息?等等。   还有一个更有趣和现实的问题:我们醒着的时候,是大脑指挥们动胳膊动腿的,而入睡后,又是什么支配我们的身体从床上直立起来而且漫无边际的活动了整整一个夜晚呢?是大脑吗?显然不是——如果是大脑所为,那么梦景就成为现实了(“梦游”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是大脑吧,为什么又会产生记忆?!   为说明这两个现象,引用一个最普遍的例子:有一个晚上,我记的很清楚把睡在旁边的你骂了好一阵子,并打了你三拳两脚;(如果这些行为受大脑指使的话,我肯定是动手动脚了。而事实是——你根本就没挨打。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大脑对我的行为失去了控制。)过了一段时间,我醒来了。这时我明明白白的听见你指名道姓骂我不是好东西。于是我叫醒你,问刚才为什么骂我,你说这根本不可能。(可事实是——我挨骂了。如果你的这一行为受大脑指使的话——你肯定在撒谎。但我和大家都确信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因为好多人经常呓语。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不用大脑照样可以说话,或者说一个人真真实实的行为他的大脑却不知晓。)于是我们就发现了前文提及的两个与现实完全矛盾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与现实矛盾现象发生的呢?   为解决这一系列有关梦的问题,我要引进两个概念:梦元和梦蒂,并简单的将二者解释定义如下:   梦元:是梦的中枢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元的后备神经,和脑神经元有相似的活动方式和功能。它与大脑休息活动有关,并直接参与梦的形成。   梦蒂:有脑梦蒂和一般梦蒂之分。前者是指连接神经元和梦元之间的神经节,其功能是负责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后者是指连接传输神经和梦元之间的神经节,其功能是保持梦元发出的信息和传输神经之间出入交换的自由。 对人为什么会做梦原因的解释:   平静入睡后,大脑渐渐地进入昏迷休眠状态。由于我们的心脏在一刻不停的跳动着,我们的身体在一刻不停的进行着新陈代谢的运动,为使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协调的进行,因而全身各处的感受器会一刻不停的产生兴奋,向大脑报知身体各部位的运行状况,以便大脑进行调节,使身体的循环保持平衡。由于休眠后的大脑有惰性,因此对这些兴奋不予理睬。反之,只有不睡觉。可见,对这数以千计的兴奋不理睬是不行的。怎么办呢?承前文所述,这些兴奋便经脑梦蒂进入梦元,经梦元组织梦景进行引诱加强,经引诱加强后的较强的兴奋由脑梦蒂再次进入大脑,去“唤醒”大脑,于是大脑便产生相应的兴奋对提出要求的感受器进行调节,同时记忆下这一过程,即做梦。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实现明明白白在床上躺着,梦中却四处奔波这一行为的呢?原来身体各部分感受器传来的兴奋有强弱、主次之分,而首先进入梦元的则是各个重要部位、主要关节处的感受器传来的兴奋,它们按白天活动的频率,先后依次被组织梦景引诱加强,大脑再按原序对相应的感受器进行调节及对这一过程记忆,因为大脑对信息处理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于是整个身体就开始运动起来了。这就象演皮影一样,只在皮影需要的关键的几处系细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五花大绑。梦也是这样,因为梦是最节简的。也就是说,能不在梦中调节的感受器最大限度的不予理睬,留给大脑清醒时去应服。由于信息的庞杂,致使好多信息相应抵消或者叠加,于是就形成了梦无目的,非连续、不确定的特征。   可见梦是大脑休眠后,身体本身维护平衡和有效调节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大脑自身为了很好的休息而采取的一种很高明的手段而已。这种特殊和高明表现在:它用最省力、最节简、最美好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休息这一“艰巨”的客观要求。这就是说,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而大脑休息的外在表现是睡眠,本质是做梦。这也就是为什么做梦太多或太少都会感觉精神不振的原因。做梦太多消耗了大脑的生物能量,做梦太少达不到大脑休息的要求。因此,要有效提高大脑活动质量,就必须改善和提高睡眠(其实质是做梦)质量。其实,大脑的这种高明手段,我们早已运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几何》中证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如果直接证明,老师无从下手,初二学生更是无法接受。但是利用辅助线的方法,就一点难度也没有了。(如图所示,只要过任意一点做对边的平行线,然后利用内错角或同位角关系就可以了。)可见,证明这道题最有意义的就是怎样找到一条辅助线的过程。这一过程,难道和大脑利用梦元组织梦景来实现自身休息的过程不极为相似吗?   当然,梦元则是梦形成、发展、演变和消失的主宰。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大脑休眠后,利用其已有的信息对感受器传来的弱度兴奋进行引诱加强,从而使大脑对相应的感受器予以调节。梦元作为“后备神经中枢”,偶尔也会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指挥而不报告大脑。如“呓语”、“磕牙”“梦游”等行为,正是由于受梦元引诱加强的兴奋控制而做着梦中的动作的缘故。显而易见,这都是一把手休息时,二把手惹的祸。 可见,“梦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反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都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这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