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人的肉身如何形成的?为何不腐烂?
上海发现明代僧人肉身五百年不腐   明代僧人肉身 重庆在线11月6日消息 据佛教城市道:日前,上海市松江区华阳镇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无意之中挖出了一具僧人肉身,在肉身衣服中找到了一个戒牒。历经五百年,不仅肉身未腐、皮肤湿润、柔软有弹性,而且身体摸起来寒冷如冰。 据上海市松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初步认定,被挖土机刨开的墓可能是一座古墓。死者是名男性,一身古代装束,肉身没有腐烂,保存相当完整。当上海松江博物馆馆员杨坤双手接触尸体的时候,吓了一跳!他惊奇地发现双手就如同伸到冰箱冷冻室一样,异常冰凉。 杨坤在僧人肉身衣服中找到了一个戒牒。戒牒是颁发给出家受戒的佛弟子使用的一种身份证明,当戒牒的持有者云游四方到寺庙里挂单的时候,需要拿出戒牒证明自己僧人的身份。从戒牒来看,戒牒持有者名叫杨福信,戒牒是明代正统四年颁发的,也就是公元一四三九年,距今大概是五百多年。专家们初步推断这具肉身就是这个戒牒的主人。 古尸研究专家对杨福信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杨福信皮肤湿润、柔软有弹性,有些关节居然还能活动。据初步测定,他的年龄在七十五到八十岁之间。在检查中,专家还发现∶杨福信的手掌比较大,特别是手掌的骨骼比一般人要大,说明杨福信生前可能会武。 据了解,以前出土的大部份乾尸都来自新疆戈壁滩或者是沙漠地区等气候极端乾燥的地方。可是杨福信肉身的所在地上海气候潮湿,而且杨福信使用的棺墓是江浙一带的明代墓室当中常见的浇浆结构棺墓,棺材中已经充满了地下水,在这样的环境杨福信的肉身是怎麽完整保存下来的呢?令专家们大惑不解。 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後,细胞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然後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的分解,最终人体就变为一具白骨。专家从组织液来观察,杨福信的自溶现象很充分,体内细胞在他死後就开始了分解。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五百年里,细菌的作用早应该把他变成了一副枯骨。可是,他的肉身体却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专家们利用各种仪器对杨福信的肉身进行了检测,但是依然没有找到他肉身保持完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