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称医疗界为“杏林”?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几年之内,杏林郁然成林,达十万株之多,引来山中百禽群兽玩耍。杏子熟了,他在林中盖了个草仓,告诉人们说:“要买杏的人,无须奉告,但将一升谷子留下,自取一容器的杏子就行了。”有时会有贪心的人,少留了谷子而多取了杏子,林中的老虎就会追出来叫,贪心的人大受惊吓后急忙将多拿的杏子倒在路旁,回家一量所得,刚好和谷子相等,要是有人偷杏,老虎会赶到此家,家人将所偷的杏立即送还,扣头谢罪,老虎就饶了他,奉将杏子换来的粮食,赈济贫困人和旅途盘缠不足的求医人。这样他的杏林赈救了无数生命。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