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案是什么?
54亿资金链崩裂-中科创业股价操纵事件始末 四川在线 2002-06-12 08:36:52 今天上午11时15分,有中国证券市场头号大案之称的"中科创业"操纵案件在北京开庭审理。一年多来,记者对这一股价操纵案例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并采访了有关当事人。在进行各方调查后,记者勾画出了这条曾经通过重重利益、用尽54亿元资金之巨所打造起来的资金链条。   庄家朱焕良、吕梁入潜"中科创业"   中科创业的前身为深圳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饲料生产和养鸡。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8年一年里,康达尔的股价疯狂上扬。由于没有业绩和题材的支撑,致使炒作其股票的深圳英特泰负责人朱焕良深套其中,于是想找上市公司配合,并找到在业内运作股票颇有名气的分析师K先生(即吕梁)。   深圳中科总经理欧锡钊接受采访时表示,朱焕良介入康达尔股票的时间应在1998年初以后,介入价位应在9元/股左右。而吕梁接触康达尔是通过朱焕良介绍的,时间大约在1998年11月至12月。吕梁在1994年左右当自由撰稿人采访深圳股市情况时认识朱焕良。   吕梁也表示,1998年朱焕良到北京找到他,要求对其深套其中的康达尔股票施以援手。据说,朱焕良当时通过上千个个人账户,掌控了康达尔公司80%左右的流通盘。   吕梁在同意帮助朱焕良解套后,开始以北京燕园公司名义跟康达尔谈合作。吕梁组织的机构资金接过了朱手上50%的康达尔流通盘,时间约在1998年底。1999年4月和5月,吕梁又安排机构资金,两次收购了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他安排的人手也终于在康达尔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了7席。   据吕梁手下的操盘手丁福根讲述,收购康达尔流通股约在每股13元,第一笔便通过"转托管"手法收购了200多万股,此后陆续接过3000余万股。按此计算,加上后来收购国有股所付1.75亿元,吕梁所组织的这一操作前后共动用资金近6亿多元。   无形之手掌控"董事会"   尽管事发之后,吕梁和深圳中科相互指责、驳斥,但从欧锡钊的言谈当中,可以看出他比较欣赏吕梁高超的资本运作"才干"。   在股权转让谈判之初,吕梁是以北京燕园投资集团董事长身份出现的,要收购康达尔的34.61%股权,后又提出为了绕过证监会批准豁免全面收购要约的手续,改为由海南燕园、海南沃和和民乐燕园三家公司分别收购。加上朱焕良的北京英特泰公司原已持有康达尔的2.53%股份,四家共持有37.14%股权,比第一大股东深圳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36.1%股权要多。   在四家联手造成控股事实的基础上,吕梁已经具备了操纵公司的基本条件。在康达尔公司的股权重组后,其公司董事会也进行了改选。在11名董事中,吕梁方派出7人,龙岗区投公司推荐的只占4人。但吕梁方的7名董事中,6个人授权常务董事龚增力行使权力,龚增力1人代其他6个人签名。   欧锡钊还说,吕梁用先利诱后挟逼的办法,控制了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董事会开会期间或不需要董事会决议的事项,只要董事长同意和签名,就能生效。因此,吕梁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控制董事长,让董事长也能按他的旨意办事。   编织"钱生钱"的54亿元资金链   吕梁通过深圳中科,构建起一个新型的"融资"平台。吕梁对此的解释是,他想做一个"善庄",一面填补原来康达尔的财务空缺,另一方面进行长期投资。   但吕梁无非是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中科系"行动的其他策划和活动,并在二级市场上操纵中科创业的股价,以及用股票去质押融资。   为迷惑公众,吕梁控股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改名为中科创业。吕梁先把深圳中科创业改造为"高科技+金融"的新型企业,并借此进行利润包装,为其在二级市场上炒高深圳中科的股价服务。   搭建起融资平台之后,吕梁开始运用产业重组、资产置换和资本营运的手法,进行庄家运作。   为编织"钱生钱"的资金链条,吕梁称,他所辖的K工作室组织的北京机构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岁宝热电、莱钢股份、中西药业、鲁银投资和胜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均被吕梁纳入"中科系"。而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初步侦查表明,"中科创业"案件共涉及资金约54亿元,有100余家出资单位或个人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委托理财,地点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牵涉120多家证券营业部,总共通过1500个个人帐户,期间最高持有中科创业股票5600余万股,占整个流通盘的55.36%。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危机首先来自于吕梁手下的重臣、北京中科的董事申杲华受到一项重大案件的牵连,被有关部门看管起来。而申杲华在私下炒作深圳中科等公司的股票,且其"老鼠仓"涉资甚巨,可能多达数千万元,一旦进入调查很可能会被强行平仓,这将引起股价下跌连锁反应。   得知这一信息,吕梁下令在深圳中科、北京中科内部查"老鼠仓",并要求所有公司资金于2000年底以前结清。据吕梁称,股票的崩盘,先是因为朱焕良斩仓获利出逃。   这些突然冒出的"老鼠仓"平仓盘打掉了北京各机构的所有现金后,造成了中科系股票连续跌停。这些分散在数十个营业部的机构持仓因有股票融资行为,市值下降后全部迅速沦为斩仓对象,终于引起不可止歇的雪崩跌停,从2000年12月25日开始,一直平稳运行的深圳中科突然连拉10个跌停板,跌去50个亿市值。   中科创业在崩盘后,吕梁自曝内幕出于迫不得已。但在当时,深圳中科也是乱成一团:一边是股票在暴跌,而股民情绪难抑;另一边银行又坐不住了,一天几十个电话追着,又派人质问公司是否撑不住了。   欧锡钊说,12月25日,他就发现中科创业股票的走势有问题,股票好像要崩盘,当天,欧锡钊就向深圳龙岗区汇报这一情况,随即通过电话到北京找吕梁问怎么回事?吕梁说:"不要大惊小怪的,出了点小问题,明天就会没事的。"结果第二天一看,又有3000多万股的套现盘出来。   这时,欧锡钊想找董事长陈枫,找不到。后得知27日陈枫到北京了。陈枫28日给欧锡钊打电话说,"赶快要查这个事,要采取措施。"   欧锡钊说,"陈枫打电话说,他当天下午4时从北京回来要开个会,他要宣布起义了,要跟吕梁决裂了。他说吕梁告诉他要赶快跑,有多少钱拿多少钱走,公司的钱全都拿走。我就和他说,会不要开了,赶快报案去吧。"   12月28日,欧锡钊和董事长陈枫到深圳区委紧急汇报情况,并分析中科创业崩盘已不可挽救,吕梁已没有办法,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去护盘了,估计中科系会闹出个大地震。所以,29日区委、区府指示公司尽快采取紧急措施。2001年1月5日晚,深圳中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免去龚增力特别顾问职务,免去刘红磊行政人事部经理职务,并严控公章,彻底与吕梁决裂。   到1月11日,中科创业股票才止住连续跌停。而此时股价已经由33.59元跌落至13余元。鉴于中科创业事件已严重影响到了股市运行的正常秩序,1月10日,中科创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也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严肃查处中科创业事件。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对"中科系"有关公司的资金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监管……   时至今日,中科创业的事件已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其巨大的谜团依然要待破解。随着中科创业案件的庭审,人们对这一"标本"性案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希望能揭开这一案件的真实面貌。   ·资料链接·   中科创业事件部分人物一览   (一)   中科创业事件中的两个关键人物目前均下落不明,同时被另案处理。   吕梁:检察院起诉书中名为"吕新建",即策划和指挥中科创业股票炒作的"庄家"总指挥;曾以"K先生"的名义频繁在媒体上"讲政治、做大势"谈论股市。去年中科创业事发后,自曝"坐庄"内幕,目前下落不明。   朱焕良:另一"庄家"大户,联手吕梁炒作"中科创业",后与吕梁起内讧。目前下落不明。   今天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所受理的几个被告人:   丁福根,捕前系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董沛霖,捕前系上海华亚实业发展公司法定代表人;   庞博,捕前系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何宁一,捕前系杭州华亚实业公司法定代表人;   李芸,捕前系上海华亚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   边军勇,捕前系北京克沃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二)   根据2000年报,中科创业的董事会与监事会名单如下:   2000年中科创业董事会成员:陈枫、龚增力、甘师俊、王海钧、欧锡钊、傅新江、张刃、申杲华、石亚君、王伟东、宁欣然;   2000年中科创业监事会成员:林东、赵翔明、张静为公司监事;何光明、范清为公司职工监事。   其中:陈枫、欧锡钊、傅新江、张刃四位董事和监事张静为深圳市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荐;其余董事、监事由公司第二、三、五大股东联合推荐。   (三)   与中科创业几个相关公司的代表人物有:   海南燕园投资有限公司:法人林东   海南沃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法人龚增力   北京英特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朱焕良控制   中西药业董事长:王海钧   北京中科创业:前三大股东的法人代表依次为高松、朱焕良和申杲华   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法人代表为申杲华;后来龚增力任董事长、法人代表。 上海证券报 记者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