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冲锋枪前不久接触《使命召唤5》里头出现了一种日本的百式(具体
前不久接触《5》 里头出现了一种日本的百式(具体型号忘了)冲锋枪,样子像英国的斯登。日本二战到底有没有装备冲锋枪? 另外想知道MP40和波波莎的相关内容
找到你所说的《5》里的图片了,正是小日本的百式冲锋枪。 现将你所说几种冲锋枪按顺序介绍如下: 1、日本百式冲锋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工业水平比欧美列强差远了。日本陆军的轻武器十分落后,除了几种轻机枪以外,没有自动武器,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有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甚至连中国国民党军嫡系部队也装备了不少先进的欧洲产自动武器。日本人不甘落后,也在1935年开始研制冲锋枪,鲜为人知的百式冲锋枪便应运而生。   最初,这种枪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夹可放置50发子弹。弹夹呈弧线形,插在枪的下面,其形状类似香蕉。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这与后来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很象,这是为了卧射时更方便,这一设计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该枪于1940年定型,由于时值日本神武纪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该枪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百式冲锋枪共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产量分别是1000、1万和数百枝。百式冲锋枪使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该枪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其枪机组件仿照德国MP-34冲锋枪。该枪全长约900毫米,枪管长280毫米,枪重4.2公斤,装弹量为30发,射速700发/分。 百式冲锋枪的三种型号均装有双脚架,其准星是切线型的,从50-600米之间,每50米的射程为一个刻度。后期枪身下不再装有刺刀柄,而是直接装在枪头部位,准星也变得更为简洁并予以固定,双脚架也被取消了。与此同时,弹匣也变得更加结实,当然因此也就无法与早期的冲锋枪互换弹匣。这种后期枪型也称为实战型,主要是为了使生产工序更简单。最后的折叠枪托型是将早期的枪托在冲锋枪的结构后端形成折页式,主要配备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百式冲锋枪枪身外附有散热孔,还安装了刺刀,这在其他国家的冲锋枪中是很罕见的。国际上设计冲锋枪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通过密集的火力给敌人以威慑,但日本陆军却对白刃战有着特别的执着,往往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拚刺刀。所以,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日本海军陆战队部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这使得百式冲锋枪一直没有列为步兵标准武器。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打得比冲锋枪准,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宝贵资源造冲锋枪。另外,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时间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而且对新手而言,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制造过程也不那么讲究,因此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百式冲锋枪这个怪胎,就这样刚刚产生,还没有来得及经过战争的考验,就和日本鬼子一起,被送进了历史的墓地。 2、MP40冲锋枪 MP40冲锋枪,及其原型枪MP38冲锋枪,是不同于传统枪械制造观念具有现代冲锋枪特点的方便批量生产而设计的第一种冲锋枪。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它曾经被称为“施迈瑟冲锋枪”,其实与德国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并无联系,他并没有参与该枪的设计。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作战,主要以阵地战和碉堡作战为主。 攻击的一方,首先以密集火炮最大程度的攻击对方的坚固工事,战壕和铁丝网,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他们以密集冲锋的形式接近冲入对方的阵地,在激烈而短促的近战中消灭敌人,夺取阵地。 可是,随着战争的展开,各国就感觉到了这种战术的重大问题。 由于军事工事建造技术的发展,使得当时的战壕的曲折复杂。即使在猛烈的炮火也不可能摧毁战壕里面的所有人。同时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防守一方即使人数很少,也可以给予冲锋的进攻者大量的杀伤。 实际上,一战爆发刚刚四个月,德法就分别伤亡了70万和85万人,而装备差劲的俄国人在一年内更是伤亡250万人。 因此,防守武器的水平远远强于进攻武器,这种残酷的现实就要求进攻武器在技术上的必须突破。具体来说,对于进攻一方来说,他们人数和地形上的劣势,就要求他们有更猛烈的单兵武器。而当时的各国步枪,每分钟射速不超过10发,大部分战斗射速不过每分钟5发,这样的武器,根本无法有效攻破对方的阵地。加上一战时期配着刺刀的步枪几乎有1.5米长,这么长的武器也无法在狭窄的战壕中使用。于是,一种由单兵手持,可以在近距离威力巨大的武器随之产生。这就是曾经被称为“手提机关枪”的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锋枪的扛?之做为德国的MP18,他由德国著名武器设计师施曼塞尔设计,伯格曼军工厂生产。他虽然装备部队时期,一战已经快要结束,德国败局已经确定。但是仍然在实战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战结束以后,对德国冲锋枪深有恐惧的英法胜利者,在战后的条约中明确规定,德军不可以装备冲锋枪,这也是对这种武器变相的肯定吧。 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功,大部分依赖于闪电战。而闪电战的核心就是装甲部队的使用。作为装甲部队来说,因为其的车载武器如火炮和机枪的使用,所以对于远距离的目标都有巨大的杀伤力。但是,装甲车辆在复杂的地形,经常遇到近距离的各种武器的袭击。由于装甲车辆自身的限制,它对于近距离的袭击反应较慢。因此,很需要车载步兵保护其安全,这个距离一般是150米以内。那么德国传统的毛瑟步枪的火力和射速自然无法实现这个目的。于是,德国从30年代初期开始,就致力于发明一种可以供装甲步兵和伞兵使用的冲锋枪。 在战前的十年内,德国陆续使用了MPl8/l、MP28/ll、MP34/l、MP35/l、厄尔玛冲锋枪,这些武器部分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西班牙激烈的运动战和阵地战中,它们也发挥了一些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德国专家的专业眼光来说,这些武器仍然保持一战时期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发展,所以德军也并没有大量装备。 MP38 1938年,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德国装甲兵和伞兵部队对近距离突击作战的自动武器的需求,定型并生产了MP38冲锋枪,列装德军。MP38式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折叠式枪托和采用钢材与塑料制成的冲锋枪。随即德军在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前装备了数千支该枪,基本全部由德国装甲部队使用。 在短促而激烈的波兰战役中,面对顽强的波兰人的士兵的反抗,MP38成功的保护了防御能力很脆弱的1型,2型,3型坦克和德式装甲车,MP38猛烈火力使得手持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的波兰反坦克士兵无所适从。MP38的火力和战斗中可靠性深受各方的赞赏。不过其保险装置的不稳定等问题也受到了批评。由于MP38的简易保险不可靠,当枪机在后方待击位置时,拉机柄挂在机匣拉机柄槽后端的保险缺口内,使之不能偶发,受到较大的震动时容易走火,针对保险机构进行改进,命名为MP38/40。可将拉机柄推入机匣机柄槽前端增设的保险缺口,使枪机不能拉动,增强了保险作用。 MP40 在战争期间制作精良的武器简化生产工艺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是军方考虑的主要问题。波兰战役以后,为了进一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德国军工企业根据实战的经验,在1940年再次进行改进,使它造价更低,工时更少,安全性更高。这个改进的型号就是大名鼎鼎的MP40冲锋枪。MP40用大量冲压、焊接工艺的零件代替MP38的机加工工艺的零件,降低成本,标准化的零件在各工厂分头生产,在总装厂统一装配,容易大批量生产,甚至一些非军工企业也能分包生产零部件,具有良好的加工经济性和零件互换性。在1940年至1945年间,共生产了1,037,400余支MP40冲锋枪。根据统计,二战中间MP38和MP40一共生产了120万支。 MP40冲锋枪,及其原型枪MP38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使用9毫米口径手枪弹,直型的32发弹匣供弹。管状机匣,裸露式枪管。握把护板均为塑料件。用钢管制成的造型简单的折叠式枪托,向前折叠到机匣下方,方便于携带。枪管座钩状形状可由装甲车的射孔向外射击时钩住车体,避免因后座力或者因车辆颠簸使枪管退回到车体内。该枪结构简单设计精良,枪的分解与结合不需用专门工具,非常方便。 手持MP40的士兵,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人的象征。实际上,最早的MP38/MP40冲锋枪只是由装甲兵和空降部队使用,随着生产量的加大,MP40已经普遍装备基层部队,成为受到作战部队欢迎的自动武器,不但装备了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步兵单位的装备比例也不断增加,总是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部队。但是事实上并不象人们印象中那样广泛使用。 客观的说,MP40是一款划时代的武器,但是并不是完美的武器。 MP40冲锋枪,具有现代冲锋武器的几个最显著的特点: 制造的简单性和造价低廉。 MP40取消枪身上传统的木制固定枪托、护木组件以及枪管护筒等粗大笨重的结构,主要部件都是钢片压制成,连唯一较费工时的木质枪托,也由钢制折叠式枪托代替。全枪没有复杂的工艺,钢片压制的枪身可在一般的工厂的流水线中随意制造,一般的初级技术工人依靠工具即可制造;机匣的下半部则以重量很轻的铝材制造。甚至对于枪的表面也没有什么磨光,总之,一切复杂的工艺全部取消。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得MP40可以在德国各地的大小工厂中大量制造。 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二战期间大量装备的冲锋武器中,MP40冲锋枪具有较高的精度。由于后坐力很小,MP40在有效射程内的射击非常精确,在持续射击中的精度更是无人能比。 一把连续射击中的苏联波波沙和英国司登都是很难控制,而任何一个德国新兵都可以控制住猛烈射击中的MP40。在较近距离作战中提供密集的火力。 这主要还是来自于MP40的设计思路。它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复进簧装在三节不同直径套叠的导管内,导管前端为击针。射击时,枪机后坐带动击针运动,并压缩导管内的复进簧,使复进簧平稳运动。 另外,它使用9mm口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该枪射速较低也是其射击精确的原因。 南斯拉夫影片《桥》在这部影片中,游击队员们人手一把MP40,其中包括少年和女游击队员。少年和女人虽然并没有什么战斗经验,臂力又较弱,但是他们也可以很好控制住持续射击MP40,在实战中消灭了许多德国士兵。 枪身短小 MP40的枪身折叠以后,仅长62厘米。比各国的固定枪托武器都要短20厘米以上。 这非常适合于装甲兵,伞兵和山地部队的使用,尤其是在狭窄的车厢和飞机的机舱里。 对于伞兵来说,MP40短小精干,火力猛烈,非常适合伞降使用。 早期在西线一系列的空降作战,包括空袭比利时的要塞,突袭荷兰,大规模空降克里特岛,MP40帮助德国的伞兵部队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密集短促的火力往往可以压制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盟军士兵。 对于装甲兵来说,短小的MP40可以折叠后放在狭小的车厢里。 对于山地步兵来说,由于山地战通常敌我双方的距离都不会太远。重量较轻和火力较好的冲锋枪非常适合他们的需要。 MP40的主要缺点: 射速较低。 MP40的最大问题在于射速过低。其理论射速不过每分钟500发,实际射速还要低很多而它的主要对手--苏联的波波莎冲锋枪每分钟射速高达900发,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射速也高达700发,只有英国加工低劣的司登冲锋枪射速和MP40大体一致。MP40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对训练严格的德国士兵,他们使用这种持续射击精确的冲锋枪,可以在有效射程内,依靠准确射击来杀伤大量的敌人。 在斯大林格勒的激烈城市战中,到处都是火力点,到处都是障碍物,到处都是突然的近距离遭遇战,敌人忽隐忽现,手持冲锋枪的士兵们很难也不可能精确瞄准射击。而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只是朝着敌人的大概方位扫射一通。在这样的对决中,MP40的射速只是波波沙的一半左右,完全被苏联冲锋枪火力所压制,实际伤亡重大。 装弹量较少 MP40的装弹量有32发,这和盟国的其他冲锋枪大致相当。但是,它在和有着71发大弹鼓的苏联波波莎冲锋枪的对战中,又处于绝对的下风。在近距离作战中,冲锋枪的用处就是在最短时间把最多的弹药压制到敌人的头上。MP40的32发直弹夹,又只是波波沙的一半不到。在激烈的近战中,德国士兵更换弹夹的次数要大大多于苏联士兵,在换弹药的时候,火力必然要间断或者停止。在战斗火力的中断就是死亡的前奏曲。对于这点,一线的德国士兵有着最快的认识。 很多德国士兵都抛弃自己的MP40,而是捡起一把有着71发弹鼓的波波莎冲锋枪。在德国影片《斯大林格勒》有真实的反映。后来由于德军士兵使用波波莎冲锋枪的过多,德军居然还专门研究了一个波波莎冲锋枪的改进型号。 武器也是商品,对于战斗武器来说,士兵就是客户。显然在和波波莎冲锋枪的对决中,MP40占了下风。 对MP40的总体评价 MP40无疑是容易控制的武器,它的后坐力相对较小,在扫射中可以准确的把密集的枪弹射向对方。在非极冷的气候下,它的供弹可靠性很强,基本没有卡壳的危险。相比起来,波波沙的射速过快,激烈射击时枪身跳动的很厉害,新手很难控制。司登冲锋枪虽然也比较容易控制,但是该枪造型独特,射击时候必须一手拖住枪托,一手在侧面抓住弹夹,在枪身上下移动时候很费力,只适合水平扫射。而且司登的供弹可靠性太差,经常莫名其妙的卡壳,这在战场中就是把性命交给了对手。而老美的汤普森冲锋枪的子弹穿透能力太弱,对待较远一些的半隐蔽目标杀伤性太差,只适合近距离扫射没有防护的士兵。 在苏联波波莎冲锋枪出现之前,MP40仍然是世界最顶尖的冲锋枪。由于它的成熟和可靠,直到60年代仍然有一些国家使用它。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弹药: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连发 枪口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论射速:500发/min 供弹方式:弹匣 弹匣容量:32发 全枪长:枪托打开833mm;枪托折叠630mm 枪管长:251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MP38式4.086kg;MP40式4.027kg 全枪质量(含弹匣):MP38式4.756kg;MP40式4.697kg 实弹匣质量:670g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U型缺口式照门 3、波波莎冲锋枪   PPSh41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提起苏联的枪械,首先想起的是AK系列,由于其性能优良可靠,因此很受士兵的欢迎。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宁愿扔掉手中的M-16也要使用越军的AK-47;在海湾战争中,历史再一次重演:美军仍然扔掉手中的M-16而拿起伊拉克军队的AK……   然而在AK之前,同样有一支性能出色,动作可靠的枪械-波波沙(PPSh)冲锋枪。在卫国战争中,入侵的德军宁愿使用缴获的PPSH41也不使用德军的标准装备MP38/40冲锋枪。PPSh41同样是德军士兵的挚爱。   战争初期,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苏联大部分的兵工厂被摧毁,而前线却迫切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枪和冲锋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产“最简单的结构、最经济的设计、最优良的火力”的冲锋枪才是上上之举。1941年,PPSh冲锋枪诞生了,命名为PPSh41,在整个二战期间,PPSh41不停地被制造,直到战争结束时,约有500,0000支PPSh41装备苏联红军。   PPSh41大部分零部件都采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与早期的PPD系列冲锋枪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量制造,火力猛烈。   结构紧凑的PPSh41是骑兵理想的武器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气体推动来完成,利用子弹发射时的燃气来完成击发、退膛抛壳、上弹复进、击发……周而复始,直到把弹匣中的子弹都发射完为止。PPSH的操作极其简单,即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PPSh41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者7.63mm毛瑟手枪弹,在150~200米的距离上准确度极高,高达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内的目标完全没有生还逃脱的机会。这点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配备71发的弹鼓使得PPSh具有极其优良的持续火力,在实际的战斗中,PPSh41可以在5秒内把弹鼓中的71发弹发射出去。德军制式的MP38/40冲锋枪同其相比,尽管其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精密的结构使得MP38/40完全不适应俄国严寒的气候,枪栓经常被冻住打不响,不少德军士兵因此而丧命。因此,前线的德军士兵都千方百计地找寻PPSh41及其弹药,而且PPSh的71发弹药量比MP38/40的32发大了整整2倍还多!弹药量的增多意味着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可以减少换弹的次数,生存下来的机会当然大大增加。由于PPSh41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德国方面也把缴获的的PPSh改装成发射德军制式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弹药量仅为32发(MP38/40弹匣)的MP41(r)。 二战结束后,PPSh41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它和PPSh43一起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标准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志愿军就是凭借着PPsh把装备优良的美军击败!   在二战当中,苏联的PPSh41以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能优良、火力猛烈而且造价低廉而饮誉武器界。在二战各国装备的冲锋枪当中,我认为只有英国的“司登”才能与其相比。“司登”的设计意念同苏联的PPSh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结构、最可靠的动作、最猛烈的火力,当然还有极其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的生产!只是由于“司登”的产量不可以同PPSh相提并论,所以名气并不如PPSh。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姆生更不能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