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后有几个问题不明白1:我们是在有情世间,国土世间,那这天地宇
1:我们是在有情世间,国土世间,那这天地又是怎么划分的呢?像地球,火星? 2:如果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是假的,空的,是眼睛骗了我们自己,那么我们的卫星科技,我们的物质成就,该怎么解释呢? 3:现在该是像法时代吧? 呵呵,一时间就想到这么多了,我只是看了几本南怀瑾先生的书,对佛教思想很感兴趣。但还是有问题想不通,我又是个懒人,所以麻烦各位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这些问题若深入探讨起来,千言万语难穷,只试着提出几点个人抉择的要点,仅供您参考: 1、现代人讲的“天地宇宙”与佛教典籍中的谈到宇宙观几乎无法对照,可以说是两套认识角度不同的系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相似性。 粗略说佛教的宇宙观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类似宇宙观的空间概念,佛教名词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刹土;第二维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在目前的科学系统里面还没有相对应的概念。比方说,你说火星,即使你乘坐航天飞机到达了火星,你仍然没有出欲界,漫说火星,就是你乘坐航天飞机出了银河系,也没有出欲界;但是如果你在禅定中达到“初禅”境界,就当下就进入了“色界”。 2、佛教的目的是了生脱死、解脱人生苦恼、改善人生,而不是否定世间法,所以佛教在讲法的时候是讲“二谛”-世俗谛、胜义谛。如果要达到佛陀知见,解脱、证悟的话,必须证得胜义谛智慧,依靠世俗谛知见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在世间生活、工作,甚至即使从事佛教事业,那必须具备和依靠世间知识和规律。同时,从根本上说,世间万法的普遍的真理性、规律性在于胜义谛;同时,证悟胜义谛的智者也同时于世俗谛通达无碍,而能善用世间智慧度化众生。所以,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一起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注意这个“观”字,“观”是一种修行方法(和“止观”中的止相待的观),目的是让我们转变执著名相、法相、事相的习气,破除自心的虚妄执著和因虚妄执著而固执的种种成见,以期逐步契合胜义谛无分别智。 3、关于现在是正法、像法还是末法的问题在佛教界自古有不同的说法和争论,但这个与我们无关,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求学正法、修证正法,无论在什么时代。 时间有限,先说这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