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残疾人的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残疾人的建设
安定祥和、稳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正随着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区转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质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加之社区内人员复杂、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致使社区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大多属“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难处理”。因此,如何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化解诸类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是当前城郊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展至城市郊区、农村,导致城中村的相继出现,影响了新城发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将被逐渐淘汰并取而代之,社区的建立强化了基层建设,开展社区普法与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依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法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  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组建于2001年8月,由原尧辰村整建合并高庙居委会组建纯居社区,现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户,常住人口1983人,流动人口2926人,社区涉及范围广、居住分散,有铁路老小区、老供销社职工宿舍、农行宿舍、教师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蚕桑队、高庙等。由于历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区无物业,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结构复杂,难管理,居住人口性质以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等特点。经历几次大规模拆迁后,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价商品房相交错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城市郊区的社会结构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区社会职能相应扩展。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转移到社区。一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和职能也逐渐剥离出来,大量的职工在提前退职、退养、工龄买断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区承接政府和企业分离的职能、事务日益繁重,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压力成倍增加。同时,失业、下岗、待岗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在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显得重要。  二是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妇女维权岗、法律志愿者队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队伍定期法律咨询等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拆迁和旧区改造,新城镇拓展和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辖区居住外来人口多,建筑项目多,造成人口结构复杂。  四是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妇女儿童在社区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体系功能。  五是城区建设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归正人员就业等内部矛盾。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仅仅依靠民间调解方式远远不够。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重大变化,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功能。特别是大力加强城郊社区建设,依靠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紧抓机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  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自治的新课题。我们在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对于规范社区事务管理,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尧化街道尧辰社区十分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关键。成立社区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领导。其次,虚心向友邻社区学习。结合本社区实际借鉴好的经验、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选聘人才,配强班子。社区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设很重要,为了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选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协调办事能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者进入班子,让其更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区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摸索健全社区民主法治的新载体  构筑新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径。首先,构筑新的组织载体,是社区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筹建社区“一站式”事务受理中心,它提供4项功能:一是行政事务受理功能。涉及计生妇联,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务服务功能。可为居民办理申请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人员再就业登记、退休工人管理、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四是社区综治民调。社区调委会在上级司法部门业务指导下,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对辖区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综合调处和服务。  其次,构筑新的活动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基础,围绕“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即:利用法制宣传栏,针对性地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邀请政法战线和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给社区工作的展开添上了翅膀;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问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方便之钥。  第三,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社区建立安帮组,在做好延伸帮教的同时,积极拓宽归正人员的就业渠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  四、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凸显的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这9类纠纷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很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它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复杂、深层的根源,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路安全成为当今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由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矛盾,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诸类纠纷矛盾,防止这些矛盾的发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广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我们深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纠纷矛盾的处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时作为基层调解员具有介入早、零距离、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方法灵活、容易执行等特点。栖霞区某项目建设中,因企业改制,有8名职工下岗代劳。因拆迁分歧,阻止拆迁,矛盾激化到出手伤人,出动警力,历时3年,未达成拆迁协议。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人性化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介入调解该项纠纷,社区调解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排除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群众现实环境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对当事人教育疏导,各个击破,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该案例的成功调解得到尧化街道领导的高度赞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新尧新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同时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提高基层社区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好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民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矛盾纠纷也将不断尖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法律进社区”和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正确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走法治化轨道,形成民众知法、守法,正确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制氛围,才能促进小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达到促进社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