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引起收支失衡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引起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一国的国际收支反映着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各种各样的经济交易。经过国际间的商品和资本流动,国内外商品市场之间、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连为一体,相互影响。一国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供求失衡,会通过国际收支途径传递到国外;同样,外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也会通过国际收支途径传递给国内经济。这样,国际收支的变动就集中体现着国内外经济的震荡或冲击及其相互蔓延。 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内外震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偶发性因素 一次性的国内外突发事件常常使一国的出口收入下降或进口支出增加。譬如,由气候骤然变化、骚乱等因素所引起的国内产量下降(如谷物欠收),会造成出口供给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同样,国外伙伴国的这类突发性也可能带来进口供给和出口需求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或者出口数量的减少、进口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本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但这种类型的冲击是暂时性的,一旦这些因素消失,国际收支便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2)周期性因素 由这一因素所造成的失衡称为周期性失衡,这是由于国际间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造成的。本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这样本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就较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旺盛,因此造成本国贸易收支赤字。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具有同步性,这一类型的失衡在工业国家有所减轻。工业国家的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上。当它们处于衰退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弱,造成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下降。 (3)结构性因素 一国经济结构失调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经济结构失衡可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如果本国产品的供求结构无法跟上国际市场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本国的国际收支将发生这种长期性失衡,如国际市场对本国具有比较利益的出口品需求减少,或者国际市场上本国进口品的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而本国无法改变出口结构,则本国的国际收支将出现赤字。同样,如果本国要素的价格变动使本国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弱直至消失,也会导致本国贸易赤字的长期存在。如本国原是劳动力禀赋丰富的国家,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如果本国工资上涨的程度大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则本国劳动力不再是较便宜的生产要素,本国出口品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逐渐丧失国际竞争的能力。 (4)货币性因素 由这类因素所造成的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这是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果一国货币数量发行过多,该国的成本与物价普遍上升,由此必然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另外,本国利息率也会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货币性失衡不仅与经常账户收支有关,也与资本账户收支有关。 (5)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 这是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汇率变动的风险所带来的失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巨额的游资,一有风吹草动,这些资金就会在各国之间频繁地移动,以追求投机利润。这种变化莫测的短期资本流动常常造成一国国际收支的不稳定。 在国内外经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不稳定,势必影响到国内经济。在西方国家,国际收支均衡作为对外经济目标,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国内经济目标并驾齐驱。不论国际收支赤字还是盈余,它们的持续存在都会通过各种传递机制给国内经济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妨碍内部均衡目标的实现。就综合差额赤字来说,首先会引起本币对外价格向下浮动的压力,如果一国不愿其发生,就必须要耗费国际储备,引起货币供应的缩减,影响本国生产和就业。国际储备的下降还影响到一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使其国家信用下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因出口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支出出现长期性赤字,那就意味着出现对国外产品的净需求,本国的国民收入就会下降,失业就会增加。如果一国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那就会造成本国资金的紧张,引起利息率上升,也势必影响到商品市场的需求。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期或巨额盈余时,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这是因为累积的国际储备增加所造成的货币供应增长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加剧通货膨胀。同时一国盈余意味着他国赤字。一国盈余过多,则必然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引起国际磨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如果国际收支盈余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那么本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势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当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国内经济的萎缩,就业不足,带来国际储备的枯竭,故各国对此更为重视。而国际收支盈余对一国的压力则相对轻一些,不必那么急于调节。但从长期来看,各国都必须采取措施,使国际收支尽可能保持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