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日本200MM和203MM舰炮妙高开始用的是200MM舰
妙高开始用的是200MM舰炮,后来到203MM。 问题1:这样做,200MM炮弹生产线会被废弃掉吗?如果不用,改进大吗? 问题2:增加3MM,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增加的16公斤对威力的提升大吗?
“妙高”级主炮1924年采用的三年式50倍径200MM主炮,炮塔为双联装D型炮塔。1931年4月16日改称三年一型50倍径200MM炮,师畑千代吉,于1925年完成,主炮最大仰角40度,射程26700米,炮架由液压筒制退,气动推杆,制退距离1.90米。 1931年军令部下令对“妙高”级实施全面现代化改进,主炮口径由200MM扩大到203.2MM,达到了华盛顿条约允许的最大口径。新炮在旧炮基础上改进而成,还是畑千代吉设计。被命名为三年式二型50倍径200MM炮,原先的炮也改称三年式一型50倍径200MM炮(主要是内管的更换,外管不变)。1931-1932年,“妙高”号和“那智”号首先更换了新的二型主炮,1933年12月到1934年1月,“足柄”号和“羽黑”号改装。 1929年起,有四种炮弹可供使用:带十三年式二型基本引信的五式被帽穿甲弹和六式被帽穿甲弹;带八九式延时引信的四式普通弹;训练弹。这四种炮弹一直使用到更换三年式二型火炮为止。 1931年4月6日,4种新炮弹被该炮采用。全部称为九一式。1940年,加入零式普通弹。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200mm与203.2mm相差不大,如果结构上不发生大的变化,除改进装药和内部设计改变外,外型上只需改变紫铜带(算是密封装置吧)的外径。 第二,两种炮均是弹头,发射药分离结构,安装新炮后除弹头重量增加外,发射药包也随之增大,九一式被帽穿甲弹以474米/秒,30度角射入时可贯穿165mmNVNV装甲,也就是说能在10000米的距离上,该炮能击穿190mmNVNC或VC装甲。所以,威力的提升不只看弹头的重量的增加。把发射药包的因素考虑进去后,威力应该是比较可观的。 纵观“妙高”级四舰的一生,与之发生炮战的多为驱逐舰和鱼雷艇,真正重巡对重巡的炮战是1943年3月23日“那智”号与“盐湖城”号之间的炮战,“那智”号打了数百发203mm炮弹也只是重创的“盐湖城”号,可见,日军的炮弹也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