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怎么闷闷不乐了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中了,属于性格内向的人。感到学
我的今年上初中了,属于性格内向的人。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一般。我知道她学习是不行的从来没给她压力。小时候喜欢人来疯,整天有笑声,人也较大方都说她不像个女孩。长大后人就慢慢的变得性格内向了(父母的性格也内向)。还有点小气。但有什么事是要跟妈妈讲的。最近人有点不对,情绪非常低落,不说话,无精打采。吃饭也不香,也无心做作业。我是妈妈,我仔细观察她,想法子带她出去散心,又给她谈心,她总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看来她心里的话不愿意讲出来。我见她那样痛苦的样子我只能在背后偷偷的哭,我好担心她不能尽快的走出阴影
评价“好学生”的标准,唯一化为:学习成绩好——使女儿闷闷不乐! 上初中后,“女儿怎么闷闷不乐了”?这是当前众多的学生、家长和工作者……讨论的一个热点. 看来,你是一位细心的妈妈,你的担心,触及了当前教育界的存在的弊端,一个敏感的话题——好学生的评价标准。 我分析导致“女儿闷闷不乐”的原因: ★ 直接原因: 正如你谈到的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一般”…… 因为: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面临着“两大高峰和矛盾”: ——学习知识量猛增与幼小年龄的矛盾【主要的学科猛增到7科(语数外政史地生),中小学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学习压力加大,学生有不能承受之重!这就将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生理发育的高峰与心理发育不到位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内发生的奇妙变化,会让,11、12岁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心理发育,还不能达到生理发育的高峰的需要。于是产生诸多矛盾,苦恼和困惑……这些“困惑、苦涩与快乐,亲情、友情与真我……杂糅成为一种的‘成长痛’”。正是这种 ‘成长痛’滋味,使你的女儿变得"闷闷不乐"。 是啊,繁多重复的作业,沉重的书包……累啊,谁还能乐得起来呢? 这时,家长们对孩子应理解孩子的苦衷,对他们格外细心地关注和关爱,同时,也不能过分着急啊! ★ 根本原因: 应该归结为:一是应试教育的弊病,二是我们相当多学校的“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和公正——把评价“好学生”的标准唯一化为:学习成绩好(考分高)。 分数(考分)高,就出人头地,上名牌好学校;学习成绩好,就能当三好学生……于是学生和家长拼命挤上追求分的"独木桥"。无形中,给那些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造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感到自卑…… 这是一个误区!你的女儿当前就"困"在这个误区中。 ★ 美丽曙光: • 据悉,现在国家教育部已经开始拟订修订好学生的评价,即将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三好生、不会单一凭文化学习成绩;升学,考试方式和内容也将改革,也不会只看考分。 • “好学生的标准,是品德不是成绩”!最近,美国前教育部副部长苏珊女士,和四川省教育官员、专家、上百名中小学校长和学生,在成都与国家总督学陶西平、香港知名小学校长在成都的视频对话中的主要观点。 苏珊女士认为:好学生的标准,成绩不该是最重要的。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学校需要给学生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是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 苏珊女士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评价学生的第一个标准应该上“品德是否高尚”“是否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这些无疑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冲击。 ★ 我的建议: 首先,家长要走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这个误区。 家长不能着急,不能坐等教育改革的结果到来.要顺应世界的未来的潮流,逐步改变自己育人观念,评价孩子,要走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这个误区。同时要注意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提高家教的技巧。比如: ——平时,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比;不要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你看人家某某……”的话放在嘴边,本想以此来激励孩子,结果适得其反,让孩子反感逆反. ——考试后,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考卷和孩子的考后心理,千方百计从考卷上中发现孩子的潜在力。不要过多关心“班上第一名是多少分?”“你排第几?”更不能说“人家能考好你怎么考不好?” 之类的话。以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其次,分担痛苦,耐心帮助女儿摆脱阴影 • 鼓励——帮女儿放下思想包袱:把以上信息告诉女儿,强调“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这个误区。同时,与她一道找准真正原因和对策. • 指导——与她一道分析如何改变学习方法: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 • 激发——发现孩子的潜在力和优势,帮助她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坚信“天生我女必有用”,“我的女儿就是与众不同的,最棒最精彩的!” 但愿以上内容能对你有益,盼望着你传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