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的问题!请问,在资产中,怎样区分其是否进入成本核算?
请问,在中,怎样区分其是否进入成本核算?
根据我的理解,尝试回答你的问题: 1、首先澄清资产的概念,有助于你的理解。在会计上,资产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能够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个概念交待了关于资产的确认问题,也就是说哪些经济资源可以在会计上归属为资产加以记录。 2、确认问题解决后,就是如何计量的问题,也就是会计上所记录的资产其入帐价值是多少。通常情况下,我们按照取得该资产时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对该资产的入帐价值加以记录。资产按照其变现能力,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除货币资金以外,其他资产都要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如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等等。 3、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再来理解你的这句话,“怎样区分其是否进入成本核算”。如前所述,除货币资金外,根据历史成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所有资产均按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入帐。也就不存在是否进入“成本”核算的问题。 4、揣摩你的表述,我想你问的应该是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转化为费用的问题!因为通常情况下,拥有资产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资产最终取得收入,以收抵“支”,取得利润。这里的支出就体现资产转化为费用的过程。如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提取的折旧费用,如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用等等。在会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我们将支出划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两个概念能够很好的解释资产是如何转化为费用的。简单的讲,资产的耗损或支付,其所取得的收入只是当期的,则该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会计上将其费用化。若资产的耗损或支付,其所带来的收入涉及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则该支出就属于资本性支出,会计上将其资本化,其成本按照配比原则逐期分配到收益的期间,举个例子,固定资产实际取得成本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其生命期间(折旧年限)内逐渐以计提折旧的方式由成本转化为费用的。再比如说存货,存货归属于流动资产,什么时候存货的成本转化为费用呢?答案是什么时候与该存货相对应的收入实现了(指的是收入可以确认了),其对应的成本就要在收入实现的同时转化为费用。以上表述,我想可以解决你关于“怎样区分其是否进入“成本”核算的问题。呵呵 5、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你所提到的“其中有固定资产报废的要进入数据,但里面又分为盈利和进入成本的部分,该如何区分”,我想你的问题可能是这个意思,在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时,可能由于处理该报废固定资产获得收入,如变卖报废的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这种收益在我们会计上被称为“利得”。另外在处理该固定资产还会发生“成本”,你所称的“成本”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该固定资产未提完的折旧,也就是尚未摊消的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二是处理该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如清理费用。这两部分在会计上被称之为“损失”。我想明白这段话后,区分你所说“盈利”和“成本”应该没有问题。在会计上,我们使用“固定资产清理”这个帐户来反映具体的清理过程,清理所发生的利得要计入该帐户的借方,所发生的损失要计入该帐户的贷方。毫无疑问,清理完毕后,我们要了解清理的净收益(或损失),上很简单,利得大于损失,就获得净收益,反之则为净损失。但是在会计上,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帐户的余额,我们就能知道到底是取得了净收益,还是发生了净损失。若其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收益,在贷方则为净损失,这是完全符合资产类帐户的性质的,也就是你从余额的方向就可以判断究竟是净收益还是净损失。在报经批准确认后,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净收益),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净损失)。这样的话,固定资产报废的净损益,我们也可以加以区分了。 一孔之见,供参考!(呵呵,挣100分太不容易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