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和一般人的骨头有什么不同?是变成石头了吗?一般人就烧不?
“舍利子”和一般人的有什么不同?是变成石头了吗?一般人就烧不成舍利子吗?一定是要念佛才行吗?还是有其它什么客观因素?
信奉佛教者认为,舍利子是高僧圆寂火化后的珍品、圣物,多作为宝物于名寺、古刹之中,长期供信奉者参拜。但从科学上分析,舍利子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的结石,且多为胆结石及肾结石。   僧人圆寂火化后,出现舍利子的机会较多,这与其职业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 (1)众所周知,僧人吃素,因而食物中无动物脂肪,我国佛门中植物脂肪的含量也低。而脂肪是促进胆汁分泌的重要食物成分。僧人长期吃低脂肪饮食,使肝脏分泌的胆汁减少,胆囊的收缩乏力,胆道的蠕动减弱,容易使胆汁相对地浓稠,淤滞而形成结石。(2)僧人的禅事活动以坐姿为主,每天静坐的时间较长,更易使胆汁在胆道淤积,促发胆结石。(3)僧人吃的都是植物性食物,含草酸较多,尿中的草酸盐浓度较高,易在肾脏等处形成草酸盐结石。   结石火化时,不宜烧成灰烬,而成为有夺目光彩效果的小珠子,这就是舍利子。“舍利”是从梵文Sarira音译而来,意译为“干骨”。指的是火化后残余骨烬,故称舍利子。   高僧、多僧多为寿僧,火化后出现的舍利子更多。这可能与他们吃素的时间更长,因而长期脂肪摄入不足,坐禅时间总量较一般僧人更长有关。在香港圆寂的79岁的保贤法师,火化后发现舍利子达八九十颗之多,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