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储蓄和投资算算经济账是?
给储蓄和投资算算经济账 -------------------------------------------------------------------------------- 2005-11-6 中国经济周刊发布 ★上海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文洋 总裁名片 吴文洋,上海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1994年7月起先后在深圳中航企业集团财务部、君安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从事证券研究、投资工作。2002年12月担任上海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受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培训。 根据友邦银行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太平洋地区富豪人数第二多的国家,排在我们前面的是日本。我国流动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豪已经有30多万人,而且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富豪数量平均每年增长一成半。据那位在中国已经闻名遐迩的英国青年胡润估计,中国约有5万人积累财富超过1000万美元,其中约有200人“身家已超过一亿美元。” 过去人们常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当然现在粮食在中国人眼里已不成问题,可钱对于每个家庭是永远也少不了的。所以现在人们对钱的信奉早已取代了粮食,“家中有钱,坦然”。因此,存钱,存很多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过去人们把家里有几大件和外在的穿戴饰物作为家庭富足的象征,现在大款却成为好多人仰慕的对象。同学见面都会说,某某同学混的不错,家里已经有超过百万的存款了;朋友见了面也说某某友人早已成为大款了。一言以闭之,大款是英雄。 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勤俭持家是东方人的传统美德,虽然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但这种传统观念至今根深蒂固。家具不坏不换,衣服不烂就穿,生活粗茶淡饭。现在更有一些老人,不为自己活着,处处为儿女着想。有一位老人有病舍不得花钱看医生,久病不治却死在了家里,可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还有18万元的大额存款。难怪我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还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继续上升,达到创记录的46%, 这样高的储蓄率在国际上也可排在前面。世界各国的储蓄率相差很大。在2001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为19.7%。富国的储蓄率大约在20%左右。例如,美国的储蓄率为16.5%,英国16.7%,德国19.6%,加拿大23.2%。不过这些西方“大佬”们的储蓄率在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一般来说,富国的储蓄率高于穷国,例如,布隆迪的储蓄率为5.2%,缅甸11.3%,埃及15.1%。 而我国这么高的储蓄率,并没因近几年来大肆兴起的多元化理财的浪潮所撼动,在居民投资理财的组合中,储蓄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什么银行定向发行的类似于储蓄的人民币理财、一年多次的国债发售、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等都因量小而难以压起百姓投资的秤砣。而一些股票、各类风险证券类投资基金也因市场行情不佳难以吸引居民投资热情。其他非金融类资产投资都因资金规模不足、不容易变现等原因而很少有人涉足。保险理财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收益性与储蓄存款差不多,居民参加的意愿也不强。再加上我国对居民金融理财产品开发不够,实际居民流动性强的投资渠道还比较狭窄。在此情况下,尽管储蓄利率还比较低,甚至在收益为负的形势下,百姓依然不畏物价上涨,把所得收益存入银行。 虽然高储蓄率能够保证经济起飞时所必需的大量投资,是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储蓄率偏高必然会导致效率损失。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尽管中国国内的储蓄水平远高于国内的资本形成水平,但是中国却不是一个资本输出国。相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中国国内由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从而导致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国内的资金来源。如果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畅通的话,这些资金本可以由国内储蓄来提供。因此,中国高储蓄现象的最低效率损失,实际上就是外资在我国所赚取的利润。 用一句流行的词语来形容高储蓄率,可以说它就是这么一把“双刃剑”,虽然给国民的心理多多少少带来些保障,但对整个国家来说,高储蓄率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