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西和陕西等没有对应的省份?我国有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我国有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都是一一对应的。 为什么有江西没有江东,有陕西没有陕东,有西藏没有东藏,有海南没有海北呀? 最简单的解说其原因。
河北、河南,因黄河而得名;湖北、湖南,因洞庭湖而得名;山东、山西,因太行山而得名;广东、广西,因以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简称得名。 江西在唐代隶属江南西道监察区,取“江南西道”简称江西,由章江和贡江汇聚而成的赣江由南至北,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因此省名简称赣。 而唐代的江南东道位于现在的江苏、浙江、福建一带,因此就没有对应的省份了。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鄜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在西周初就有记载。当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今河南峡县)为界分而治之。陕原以东由周公治理,称“陕东”;陕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称“陕西”。现在陕原以东属于河南,因此也没有陕东相对应。 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统一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所以唐代汉文典籍用“吐蕃”来称呼吐蕃王朝。元朝统一藏族地区后,将藏族地区归入“西域”的范围,元朝总称西域各族为西蕃(或写作西番),藏族被看做是西蕃之一,所以有时又被称藏族地区为“西蕃”,有时又异写为“西番”,这是在地名上第一次在称呼藏族的“蕃”字的前面加上表示方位的“西”字,是后来出现“西藏”一词的第一步,但是“西藏”却并不是从“西蕃”或“西番”演变来的。明朝对藏族地区基本上承袭元朝旧制。清朝将达赖喇嘛、班禅喇嘛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习惯称为“乌思藏”、“卫藏”,后来又由“卫藏”一词演变为“西藏”。“卫藏”一词先在满文中译为“wargi Dzang”,即“西方的藏”,再从满文译成汉文,即是现今常用的“西藏”一词。今查《满汉大辞典》中,“西藏”一词的满文是wargi ts’ang,而“西城”一词的满文是wargi hecen,意为“西边的城”;“西域”一词的满文是wargi ba,意为“西面的地方”。由此推测,是清朝的满族君臣把“乌思藏”理解为“西面的藏”,称之为“wargi dzang”,翻译成汉文时译作“西藏”。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元代的海北海南道包括今天的海南岛、雷州半岛、钦州、廉州一带。现在除海南岛外,分别属于广东、广西两省,因此“海北”的地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