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审计报告?请回答!谢谢。
请回答!谢谢。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载体,具有法定证明力。 注册会计师要想验证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只有取得充分有效的证据,才能对被审单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审计报告的三个作用 1.鉴证作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既不代表国家,也不代表企业,他是一个中间人,以独立身份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被审计单位做出评价。他应该严格按照职业规则对被审单位进行审核和检查。 2.保护作用 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有很多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但又不能保证对方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那么可以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通过发表审计意见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个报表的可信度。所以审计报告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证明作用 所谓证明,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规则进行审计,如果存在问题,必须通过审计意见报告揭示出来,并向社会各界展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程序和方法,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明确企业与注册会计师双方的责任。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报告 ABC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 (范围段例式)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及2001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意见段例式)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01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 (盖章) (签名、盖章) 中国 北京 报告日期2002年3月28日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和审核之后,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发表审计意见。下面以干净的审计报告为例来介绍一下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干净的审计报告就是注册会计师赞美企业时所写的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他报告都是在这一报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干净的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两段:范围段和意见段。 范围段 范围段的基本内容包括:已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期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的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 1.已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期间 在写企业审计报告时,必须写明接受委托方及所审内容、日期或期间。比如199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该年度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某某接受委托做审计。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表人可以知道审计的是委托方199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该年度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在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这些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可能在外行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是这句话却严格区分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由企业承担,是会计的责任,而审计财务报表的责任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审计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是依照规则进行审计的,而该规则在审计报告中需要向阅读审计报告的人做出说明。通常在审计报告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注册会计师写审计报告的依据就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4.已实施的审计程序 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就是要告诉读表人实施审计的程序如何。通常注册会计师在交待实施审计程序时,用这样一句话来加以描述:“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阅读审计报告的人,注册会计师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审计方式的,审计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检查,而是根据抽查的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审计报告的范围段,是注册会计师在写审计报告时需要交代的。这些内容无论是哪个注册会计师写审计报告时都不能更改,包括字和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可以变的只是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期间和单位。 意见段 审计报告的第二段叫意见段,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和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表的看法。 1.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企业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所有企业都应该遵守的。但不同的行业目前所执行的会计制度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应该写清楚企业执行的是哪种会计制度。 2.公允性 公允一词是在会计行业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公允性是指被大家公认的会计准则。 3.一贯性 所谓一贯性是指会计方法一经选定就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应该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做出说明。 例如,购买商品,第一次购买是10元一个,第二次购买是12元一个,如果想要利润多,企业转成本就按10元转成本,用的是先进先出法;当想要利润少的时候,就用12元转成本,用的是后进先出法。就是说无论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都是会计制度所允许的,但是某种方法一经选定,就不得随意变更,一旦变更,则需做出说明。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当中,通常用一个意见段来描述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 如果只规定公允性的规则,而不规定一贯性原则,那么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但是一贯性原则绝不是说企业不可以变更会计方法,如果通过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提供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那么可以变更;或者国家要求企业变更时,也可以变更。除了这两种情况,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