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市场中有无主力,以及主力的行为(包括吸货和出货等),能举?
怎么判断中有无主力,以及主力的行为(包括吸货和出货等),能举个例子吗?
一、主力的做庄过程 主力的做庄是从进货开始的,其后经过洗盘、拉抬、整理、拔高、出货,完成一轮炒做。这是个标准的做庄过程。 二、主力的做庄手段 这么高的股价,居然主力能全身而退,散户勇敢杀入,没点手段是不行的。 1. 发掘题材 “据市场传闻,该股有三大利好题材…….”,这是我们很熟悉的早期股评。 主力做庄,第一步是挖掘题材。而后吸筹,再有计划的将题材公布于众。 当少数圈内人获知这些题材时,还真是灵验的。于是形成挣钱示范效应,这条消息通道也随之被认为是黄金隧道。最后大量的消息从这条隧道中涌出,主力也就有了出货条件。 听到消息时,一定要看看图,想想这条消息为什么跑到我的耳朵里。 2. 制造概念 形成概念是人脑的机能,不幸的是,股市中的人们常常被一个概念套牢。 96的绩优概念,97的回归概念,98的重组概念以及99的概念,哪一次没套过人?股市的概念是一种广告效应,当一个概念被市场炒热的时候,您说这时庄家该做什么? 3、激发想象 中国人崇尚眼见为实,如果您说服一个企业家投资一个项目,他常常要您拿出一篇长长的可行性报告,必要时您还要使用点公关手段。但股市中不用,我们常听股评家说,该股想象空间巨大。就是说,股市凭想象就有人投资。 如果街上一个卖豆腐脑的,忽然某天改卖电脑了,您能想象他能赢吗。但如果这个卖豆腐脑的是个上市公司,问题就不同了,它就就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对于主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想象空间,他的货谁卖呢? 4. 形成规律 股市的规律有时候是人造的。 比如主力吸筹,他可以让一只股形成有规律的上下震荡,每一次冲高都是卖出机会。而当人们真的逢高卖出时,主力则通而吃之。 单边上扬也是一种规律,什么时候卖都是错的。本人的一个朋友曾亲口对我说:历史证明,(这只股)什么时候卖都是错的。结果他被高位套牢。 有时股价忽然回调,当大家正在担心时,股价又创新高。过几天又回调,结果没跌多少又涨了。看来每一次回调都是进货机会。真的是吗?如果您试试在下一次回调进货,那么您就知道厉害了。 还记得《狼来了》这个童话吗?有个小孩不懂事,乱喊狼来了,结果骗了两次全村的人,孩子以此为乐。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孩子怎么喊,大人也没去救。 这就叫市场心理训练。反复形成同一个规律,当市场形成共振时,有人就要倒霉了。 三、主力的做庄风格 人跟人不一样,庄跟庄也不一样。 按照吸筹、洗盘、拉抬、整理、拔高、出货的程式的做庄风格叫标准庄。很有些学院派风格。 但有人不这么干,高位吸筹,迅速拉抬,坚决出货。行情来得快,来得猛,去得也急。主力一进一出,用了大量的价格空间,自己只能挣其中一部分。这种庄叫海盗庄。 也有些股长期做慢牛行情,常出现在一些绩优股上,这些主力认为自己在做投资,完成个股的价值发现。他们很象牧场主,养了一群牛,我们可以叫他们牧牛庄,不过要注意,牧牛人养牛不是为了好玩,牛总要养大,养大了就… ...。 也有养鸡的,隔一段时间给主人下个蛋。这类股的走势是大幅度震荡,主力做高抛低吸。同样,鸡不是总有那么高的产蛋率,如果这只鸡下蛋困难了,要么养肥点卖了,要么直接杀了吃肉。 准确判断庄家性质,不要用买一只牛的价钱买了只鸡。 四、主力吸筹 我们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资金消息上无法可比,但先知道消息的人会采取行动,所以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捕捉先知先觉的人的行动,等于你知道了消息。大资金入场必将对股价构成影响,主力又想吸筹,有不想被发现是困难的。 1. 低位温和吸筹 此种吸筹方式为被动性吸货形态,多出现在年底和年初,此时市场沉寂,而庄家悄然进场。 特点:震荡逐步缩小,底部逐步抬高,筹码向低位转移。说明庄家悄然进场,只在自己计划区域横盘吸货,但大资金进场,必然构成底部抬高,筹码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