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和恐龙哪个在地球上出现得早一点?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拉丁学名Acipensersinensis。大型淡水鱼类,体长200~500厘米,体重200~500公斤,最大个体重达550公斤。头尖,口在颔下,头部中央有多块骨板,上有突刺,吻端腹部正中有一纵行骨板;体背五行骨板,骨板有棘状突起;臀鳍前、后及胸鳍基部上、下各有一块骨板。  鲟鱼是比较低等的鱼类,属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过渡类型,也有人认为是软骨硬鳞鱼类。幼鲟以各类水生动物为食,成鱼以水生昆、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食。雄性中华鲟生长到9岁以上,体长1.7米,体重50公斤以上,雌性中华鲟生长到14岁以上,体长2.3米,体重120公斤以上。  中华鲟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以及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沿海海域,数量稀少,是中国特有的珍贵鱼种。它们繁衍生息需要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也就是说,中华鲟是典型的咸水、淡水都能生存的洄游性鱼类。  中华鲟曾是和恐龙并存的古生物种,它在分类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华鲟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因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恐龙曾是地球上无可争议的主人,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三叠纪时(距今2.5亿到2.1亿年前的一个地质阶段),它们从原始爬行动物开始演化,在侏罗纪时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白垩纪结束时仍雄霸一方(“恐龙”的意思就是令人恐惧的蜥蜴)。 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同其它数不胜数的动、植物一起灭绝了。时至今日,世界上发现了约350个恐龙属。有的恐龙如兔子般大小,有的恐龙身长超过45米。恐龙属陆地动物(蛇颈龙和翼龙分别生活在海洋和空中,它们不属于恐龙),它们曾成功地征服过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恐龙的灭绝,就像它们在陆地上生存的大部分时间一样,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人类对于恐龙的认识,都是从点滴的蛛丝马迹开始的。几块碎骨和几颗牙齿在不经意中为寻找那段遥远的过去点燃了一丝光亮。1822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从那时起就掀起了一股恐龙热,人们的热衷程度如此之高,使得这股恐龙热变成一种时髦。很难确定大众对恐龙如此青睐的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些庞然大物在人们的脑海中激发了无穷而又美好的遐想。   至于谁先谁后,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