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数列"是什么?谁发现的?
谁发现的?
意大利家裴波那契(Fibonacci leonardo,约1170-1250)在1202年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假设一对兔子每月生一对一雌一雄的小兔,每对小兔在两个月以后也逐月生一对一雌一雄的小兔。现设年初时在兔房里放一对小兔,问一年以后,兔房里有多少对兔子? 用an记第n个月初时兔房里兔子的对数,于是: a1=1,a2=1,a3=2,a4=3,a5=5 容易发现a3=a1+a2,a4=a2+a3.....a(n+1)=an+a(n-1)... 裴波那契得到一个数列,人们将这个数列前面加上一项1,成为“裴波那契数列”,即:1,1,2,3,5,8,13….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数列在许多场合都会出现,在数学的许多不同分支中都能碰到它.世界上有关裴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文献多得惊人,裴波那契数列不仅是在初等数学中引人入胜,而且它的理论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列、运筹学及优化理论方面为数学家们展开了一片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裴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an=√5/5*[(1+√5)/2]^n-√5/5*[(1-√5)/2]^n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