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成像原理是怎样的?
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 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如果总是近距离看书写字,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肌肉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再看远处物体时,肌肉不能放松,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改变,透过晶状体形成的图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景物会模糊,就成为近视了。 在较暗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大,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中,而在明亮有光线下,瞳孔变得很小,是为了防止过多的光线射入眼中损坏视网膜。 结构....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瞳孔,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成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就人眼而言,光线入射至视网膜之前,必须先经过巩膜、角膜(折射率1.367)、水样液(折射率与水相近)、虹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率1.336)等介质。从几何光学的角度而言,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多界面共轴光学系统,光线在各个界面上都发生了折射与反射,因此对眼睛的精确计算是比较困难的,实际计算中常采用简化眼模型进行近似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