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生了什么病我是个23岁大学生,发低烧已经半个多月.温度
我是个23岁大学生,发低烧已经半个多月.温度是37'-37'5之间.三月上旬在外面打工9天,很累。然后有感冒症状,发烧37'8,头痛,嗓子疼,不咳嗽.过了几天吃感冒药,温度持续在37'左右,开始拉肚子.特别是早上,都是肚子疼醒的.到看,先吊了两天头孢曲松纳+阿奇霉素+维生素什么的,没什么效果.后来到大医院吊了三天"丁卡",加服"加替沙星",还是不退烧.怀疑结核和乙肝,但拍片无结核和乙肝六项全阴性.然后挂消化内科检查大便,上写"黄稀黏液(+),OB(-),WBC 5-6/$",血常规检查正常.大概就这么多了
我觉得体温在37-37.5之间应该不是发烧。有些病痛你越紧张就觉得越严重。希望下面这段文字对你有用。 功能性低热 病因症状 低热是指病人发热轻,用手扪患者的皮肤,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体温升高常在38℃以下),学称之为“微热”。而中医所论之微热,还包括体温并未高于正常而患者主观感觉有轻度发热的现象。若患有自觉发热,则称为“恶热”;若患者发热而兼心烦或烦躁,则谓之“烦热”;若患者自觉发热自骨髓透发而出,但扪之肌肤不热,则叫作“骨蒸”;若发热如潮水一样定时而至,每天到一定时间(一般多在下午以后)体温就逐渐升高,维持一段时间,便又逐渐下降至接近或恢复到正常范围,每日如此,反复不已的,称为“潮热”。恶热、烦热、潮热等发热类型除常见于低热患者之外,亦可见于发高热之病人。 本症状常因内伤脏腑,使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亦有因外感六淫或疠气之后,邪气入里伤正,正虚邪恋而致者。常见于杂病发热,或见于伤寒、温病、疫疠等外感发热病及妇、儿、外科杂病发热的后期。西医各类慢性炎症性疾病,某些植物神经性疾病,常见低热;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后期或恢复期亦常出现低热。 功能性低热是指经检查和长期观察找不出原因的低热,一般口腔温度在37.3-38℃之间。晨起或上午正常,午后或傍晚升高(不因体力活动而升高)。有些人在情绪波动后出现低热。有些人只在夏季出现低热,而冬季低热可自行消退。一般说患者体质较差,伴见胃口差、乏力、心悸心速、腰酸失眠、口舌干燥、手足心热等症。 中医认为功能性低热是脾气虚弱和肾阴不足造成。自疗采用补气、养阴二法。 自疗注意事项 (1)自疗主要取中医药调理机体功能。 (2)参加体育锻炼和气功练习,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3)凡夏季气温升高即出现低热者,应该在入夏前提早服药调理。 (4)为保护脾胃功能,辛辣、煎炸、油腻、生冷(包括水果)食品不宜一次多量食用。平时可多食些健脾补气和养阴的食品。健脾补气的食品有:鸡、牛肉、鱼、黄鳝、鲫鱼、淮山、蜂蜜、扁豆、红枣等。滋阴的食品有:甲鱼、银耳、榛子、杞子、牡蛎、生梨、桑树果等。 (5)忌烟酒。 (6)减少房事。 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藿香正气片,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头沉肢乏、胃口不佳、舌苔厚而腻者。 (2)大补阴丸,每次9克,每日2次。用于口干不欲饮、手心烫者。 (3)清身饮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 2.验方自疗法 (1)太子参30克、地骨皮30克、红枣15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黄芪12克、焦白术10克、陈皮6克、炙升麻5克、柴胡3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用于体乏无力,稍劳即喘的气虚型患者。 (3)西洋参5克、生甘草6克、石斛12克、西瓜翠皮30克、川连3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荷梗10克、粳米15克、竹叶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夏季低热者。 3.饮食自疗法 (1)乌龟、鳖甲各1只,洗净小火炖服,每周1次。 (2)西洋参5克、银耳10克,同煮至稠食用,每周2次。 (3)淮山药30克、糯米50克、杞子10克,烧粥食用。 (4)蛤士蟆油加糖蒸食。 4.外治自疗法 (1)按摩:取大椎穴、足三里穴按摩,每穴5分钟,每日2次。 大椎穴;低头,后颈最突出的脊柱骨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 (2)刮痧:取边缘光滑的器具,蘸食油,刮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反复刮动至皮肤红赤。 避免误诊 久患低热,心情沉闷,误作重病对待,反使神经调节难以恢复。 长期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西药,可导致菌群失调、肠胃功能紊乱、厌食等副反应。 长期低热是消耗性慢性病症,如果忽视或讳疾忌医,最后会酿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