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全身麻醉会有风险吗?指他不能苏醒过来。4岁幼儿容貌上有小毛病
4岁容貌上有小毛病(不影响功能),要做光动力治疗,但是因为必须要他配合(8岁后是能够配合了就不用全身麻醉了),所以医生要求全身麻醉,约一个小时(以后每隔3个月做一次这样的手术,每次全身麻醉约一个小时,共需要5、6次) 问题:幼儿全身麻醉会有风险吗?——是指最后不能苏醒的可能?家长很担心。
全身的安全性 全身麻醉的危险性,比一般人所想的低得多,其与年龄大小无关,只要手术前经过医师认真的评估,并且听医师的嘱咐禁食,而且?]有感冒,则危险性比开车上高速公路还低的。 全身麻醉(全麻):包括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目前国内、外多采取静、吸复合麻醉,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的各自优点,回避其缺点,实现优质麻醉”。 全身麻醉药对小儿的作用,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麻醉药作用增强,对机体各器官功能有明显影响,不论经静脉或吸入途径给药,起效均迅速,尤其在复合用药时其作用趋于复杂化,这与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再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都与成人不同有关。因此,对在小儿麻醉中使用各种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以及其它麻醉药物时,需要充分掌握其中存在的作用特点。 小儿麻醉管理的要点是:维持期注意调控麻醉深浅;监测和调控呼吸、循环、体温等各项生命指征;手术有繁杂或简易之分,小儿生理发育不全是较为一致的规律,尤其在长时间维持麻醉期间,患儿的病情可能瞬息万变,麻醉医师需要具备辩识危象的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处理经验。麻醉医师在手术中需加强监测,利用肉眼观察面色、肢体温度、呼吸情况等体征具有重要性;心前驱听诊心跳和呼吸,以及测定血压、ECG、SpO2、ETCO2、也应列为常规监测,对重症患儿需监测CVP和体温,如出现低体温或高热应予及时纠正。 手术虽结束,麻醉状态仍在继续,因此需继续加强对患儿苏醒恢复期的监护,切忌大意。 麻醉并发症及风险:正如手术一样,麻醉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若某些患儿在术前并存有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哮喘、核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麻醉风险性相对较大。因为,麻醉药物也是双刃剑,在产生麻醉效果的同时,因其副作用亦产生负性影响,如抑制心肌收缩、诱发心律失常、哮喘急性发作、喉痉挛、穿刺部位血肿、肝功能异常加重等。并发症可通过一定药物和方法加以抑制、消除,值得提出的是:许多家长对术中、术后使用吗啡、杜冷丁、芬太尼等镇痛药存有顾虑,担心患儿会应此产生成瘾性(Additive)。我们在此告诫家长:麻醉为镇痛在术中、术后使用的阿片制剂多为一次性,无反复、大量、长期使用特征,故不存在成瘾性问题。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用了麻醉药会变笨、变傻,影响学习和发育,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麻醉对智力影响:麻醉对儿童智力是否存在影响?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没有证据证明,当前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及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智力有害。在此提醒家长切不可将术后恢复期患儿反应迟钝,误认为是麻醉剂对智力的影响。因为,儿童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差,加之术中贮存于脂肪、肌肉等组织的麻醉药物在术后向血液中“二次分布”,患儿血液中仍残留一定麻醉剂,表现出术后恢复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该现象是麻醉药物正常代谢过程,勿需多虑。 儿童麻醉中的监测:手术、麻醉对儿童呼吸、循环影响较大,而儿童的代偿能力有限,故术中对呼吸、循环等的严密监测尤显必要。目前常规监测有: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音(Breath Sound)、液体出入量等;全麻术中监测的还有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吸入氧浓度(FiO2)、吸入麻醉剂浓度、摄氧量等。患儿因代谢率低、产热量少手术中还需监测体温(T)变化,加强保温。目前我国的麻醉监测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离发达国家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小儿麻醉最基本的概念是:睡眠+止痛=麻醉。睡眠对小儿手术非常重要,因为小儿很难忍受手术时固定体位而造成的不适感,因此需要给予足量的药物安眠。常用的硫喷妥钠、地西泮等药在临床上应用已久,证明均无太大副作用;而且能自然醒来。小儿常用的止痛药有局麻药、中枢镇痛药及吸入性麻药。腰麻、硬脊膜外麻醉以及局麻都用局麻药,是将药液注射在神经干周围、脊髓或神经末梢,使疼痛感觉不能传到大脑而止痛。这些药的作用部位都不在大脑,所以不会影响智力。中枢镇痛药。吸人性麻醉药是经注射或由肺呼吸进入血液而起作用。如氯胺酮、哌替啶、乙醚、甲氧氟烷等药,对脑的作用是一过性的,即达到一定的血液浓度时产生止痛作用,但通过代谢及转化,血液内浓度逐渐降低,药物被荆眸时患儿就清醒了。吸入性麻醉药只要减少供给,药物很快 就从呼出的气中排掉,患儿也就由麻醉变浅而醒。小儿在麻醉清醒过程中有精神恍惚、嗜睡现象,但呼之能应则是正常现象。 所谓“有的孩子就是因为手术麻醉而变傻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脑细胞活动和氧气的多少密切相关,它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一般中断脑供氧5~8分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发生窒息等情况,会促使发生脑缺氧。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中毒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若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使用麻药引起的。应特别指出的是,手术时小儿很难与医师合作,即便较简单的手术,也需要全身麻醉,或用基础麻醉使患儿熟睡,再辅以其他麻醉药进行。如果是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误吸而发生呼吸道堵塞,继而引起脑缺氧,因此患儿术前4~6小时要绝对停食禁水。 麻醉药作为一种药物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这需要医师认真选择适应证,掌握好药物剂量,做到扬长避短,安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