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宝玉还是很喜欢宝钗的?!历来,正统观点都认为宝玉爱黛玉而不
历来,正统观点都认为宝玉爱黛玉而宝钗 但我感觉宝玉还是很喜欢宝钗的 只是因为每个人都强调金玉良缘使宝玉有了逆反心理 还有就是先来后到使宝玉有一种责任感 我这么想不知有还有道理呢?
宝玉的爱分有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身体之爱。宝玉对秦钟、袭人、蒋玉函等人,都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和生理上的满足,他们也是他心目中可亲可昵的人。 第二个层面:性别之爱。宝玉对身边的女,无论是小丫头还是小姐,都有怜惜呵护的意思。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可见其多情如是,心思缱绻,性情温柔。 第三个层面:容颜与品格之爱。宝玉爱宝钗,便在此层面上,爱宝钗肌肤丰莹,鲜艳妩媚。且看此文: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 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这是宝玉对宝钗感情描写最充沛的一段文字。可是看起来,似乎还是爱宝钗身体肌肤与容貌方面更多。是为秀色而动情。 宝玉对湘云,也有这一层面的爱,爱湘云的性格爽朗,直言快语,两小无猜。因此,张道士送上来的礼物里,他只留下了一个金麒麟,就是因为湘云有一个。 第四个层面:心灵与精神之爱。宝玉的灵魂是诗性的,在整个大观园里,也只有黛玉与他具有相通的精神层面,且看此段: 宝玉在山坡上听见(黛玉吟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我以为,这一段文字是宝玉诗性灵魂的写照,他爱黛玉,就是因为他和黛玉在精神上是同路人。宝玉是贾府的宠儿,可是他并不快乐,他的思想没有人理解,贾母只会哄他,老爸只会打他,老妈只会管他,袭人只会劝他,湘云更是直言不讳说他,宝钗的方法高明一些,很婉转地劝他注重功名仕途。简直是天网恢恢,这些封建道德思想和话语让他无处可逃。试看这段文字,就已经将他对宝钗、湘云和黛玉的感情分开了——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 "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 幸好有黛玉,他呆在贾府,总算有个地方可以喘口气。大观园便是他和黛玉的伊甸园。两个诗意而敏感的灵魂,有缘相会,心灵和思想的撞击,让宝玉的感情升华到了最纯净的境界,他对黛玉,何止是爱,何止是敬,何止是牵挂?他的玩笑也是如此——“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他对黛玉的爱,已经和生死紧紧相连,无法分开。 所以,我看宝玉不是不爱宝钗,只是这种爱,与对黛玉的爱不是同一层面上的。